初冬时节,走进富川瑶族自治县城北镇泗源村的林下养蜂基地,只见一个个蜂箱在树林下整齐排开,空气中弥漫着香甜的味道。
养蜂大户李忠祥告诉记者,在驻村工作队员和技术人员的帮助下,他养殖的100多箱蜜蜂,今年蜂蜜产量超过1万斤,收益达15万元,明年,他还准备继续扩大蜜蜂的养殖规模。
泗源村地处山区,原始森林资源丰富,生态资源禀赋优越,村民养蜂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蜂蜜是泗源村的传统产业。这里养殖的蜜蜂,所产蜂蜜色泽金黄、质地纯正、味道清香,深受消费者青睐。
过去,由于村民都是零星散养,养蜂规模小,缺乏技术,导致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针对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发展乏力等难题,泗源村驻村工作队依托以党建为引领,探索“党支部+企业+集体经济+农户+基地”相结合的村企共建合作新模式,成立“富川南源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建成“城北泗源标准化林下养蜂基地”,通过推进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三化”发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打造出泗源的林下“好蜂景”,酿出了泗源百姓“致富蜜”。
“我们指导蜂农们进行人工培育蜂王,做好病虫害预防,对蜜蜂进行人工分群,使得每户蜂农蜂群数量可以由原来的5箱增加到10箱,蜂蜜产量由原先的每箱10斤左右提升到每箱40斤左右。”贺州市小蜜书蜂业科技有限公司养蜂技术员甘小东介绍。
在技术人员的指导帮助下,村民们学到了不少养蜂专业知识,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养蜂队伍。目前,泗源村已带动全村65户农户养蜂,养蜂规模已达1200箱,为泗源村林下养蜂产业标准化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养蜂产业规模逐渐扩大,泗源村驻村工作队又打开了转变养殖方式的新思路——“追花逐蜜”。“我们派出2名技术人员与1名蜂农带着1000多箱蜜蜂从泗源出发,先后去到海南、陕西、甘肃等地,采撷荔枝花、龙眼花、洋槐花等不同花蜜,大大解决了蜜源不足的问题,也有效提高了蜂蜜产量。”泗源村驻村第一书记伍绍龙介绍。
根据不同花的花期,去不同的地方“逐蜜”,一路迁徙,一路收获。今年以来,泗源村养蜂产业实现飞跃,泗源村蜂蜜产量从去年的9000斤跃升至今年的10万斤。
蜂蜜产量逐步提高,新的挑战又随之而来——如何把蜂蜜销售出去?泗源村驻村工作队聚焦推动品牌化建设,创建了“蜜尚花”“西岭山蜜”两大蜂蜜品牌,形成蜂蜜、蜂浆唇膏等产品。眼下,伍绍龙与驻村工作队员、村干部正加强学习先进发展经验和市场运营理念,优化产品包装方案,利用“互联网+农业”“农产品+电商”的模式,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养蜂收入。
“好产品也需要好销路。我们不断优化升级产品包装设计,让产品更易于保存、方便品尝。我们还积极与当地新媒体销售平台合作,努力让我们的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伍绍龙说。
目前,泗源村蜂蜜产品已成功入驻2家大型商超,3家实体企业,并成功签约授权1家线上平台,截至目前销售金额20多万元,有力带动了泗源村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发展、村民增收致富。
为了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推动规范化经营,泗源村富川南源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还投资建设集蜂蜜溶解、杂质过滤、产品设计及包装于一体的蜂蜜标准化包装车间,预计今年年底可以投入使用。厂房建设完成后,包装成本可以由原来的每斤8元降低至每斤3元,也将实现蜂蜜批量化、高效能生产。
“对于产品来说,生产许可证的认证已成为进入市场的重要准入条件之一。我们还计划申请办理蜂蜜SC(食品生产许可证)认证和香港优质证印认证,为我们的产品进入大湾区提供身份证明,也为进一步打通蜂蜜线上销售渠道提供帮助。”伍绍龙说。
推动蜂蜜产业多元化,提高蜂蜜产业附加值,畅通蜂蜜销售渠道,把泗源村的“甜蜜事业”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不断做大做强,是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努力的方向。除了这些,他们还有一个美好的构想——打造泗源的十里桃林,以养蜂产业为主,结合乡村旅游、研学、蜜蜂科普等项目,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更多村民一起养蜂致富。(记者:贝佳杭)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