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桂林市大力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工业化进程 农业发展插上科技翅膀

   2024-09-09 广西日报
34
核心提示:“这些天用这个新技术来点花,我们减少了差不多一半的人工成本。”近日,龙胜各族自治县伟江乡果农在“罗汉果种植交流”微信群里

“这些天用这个新技术来点花,我们减少了差不多一半的人工成本。”近日,龙胜各族自治县伟江乡果农在“罗汉果种植交流”微信群里反馈。此前,桂林吉福思罗汉果公司的专家前往伟江乡的田间地头,面对面向种植户传授最新的喷雾授粉专利技术。

近年来,桂林市依托其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推动罗汉果、荔浦芋、月柿等地方特色产业的工业化进程,产值占比显著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同时,桂林市工信局出台了新一轮工业振兴三年行动方案、“七大攻坚战”总体方案等,提升培育桂林米粉、桂酒等“桂林经典”品牌,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工业化,为农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实现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增收致富路。

1 新型工业化产值占比提高

桂林市是世界最大的罗汉果生产、加工、集散和出口基地,目前全球85%以上的罗汉果产于桂林。桂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罗汉果产业发展,促进桂林罗汉果全产业链培育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实施吉福思年加工2亿枚罗汉果工厂、莱茵生物罗汉果蜜生产车间扩产、三棱生物罗汉果提取物生产线等项目。

“这些项目构建了桂林罗汉果‘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合作社、种植户’多方共赢体系,实现100%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品占比达总产量70%。”桂林工信局副局长向东成说。目前,桂林的罗汉果种植面积连续两年实现大幅增长,罗汉果全产业链规模从“十三五”初期的50亿元跃升至160亿元,加工业年产值更是从不到10亿元增长到百亿元,占全产业比重由不足20%提升至62%。

而在荔浦,荔浦芋产业同样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依托103个生产流通专业合作社以及17家大型食品加工企业,荔浦形成了完善的生产流通体系。

近日,记者走进荔浦联保集团荔浦芋丸深加工车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芋香,工人们身着统一的工作服,正熟练地搅拌、分拣、打包荔浦芋丸。在爱明生态农业公司的车间里,荔浦芋经清洗机彻底去泥除杂后,由切割机均匀切块,随即送入低温速冻隧道处理。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凭借7000平方米的低温冷藏库和先进的制冷系统,我们年产荔浦芋速冻产品及芋头全粉可达5000吨。”

此外,荔浦新兴企业如荔浦市艾上佳食品公司则通过跨界合作,将荔浦芋融入奶茶市场,成功开拓新的增长点,年产值达数千万元,为地方经济注入新活力。

2 科技含量大幅提升

荔浦芋是荔浦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长期面临着保鲜难、损耗高的问题。

“我们通过优选移动冷库解决方案,自主研发农产品清洗剂,并应用广东农科院的专利套袋冷藏技术,把荔浦芋的损耗降低至10%以下,存储期延长超过90天,出厂价也提高了30%。”荔浦市九道粗粮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蔡常坤介绍,该方案不仅解决了保鲜难题,还构建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实现了荔浦芋产业的无缝对接与高效运转。

在罗汉果领域,吉福思罗汉果公司率先攻克“甜苷”含量40%及50%的罗汉果提取技术难题,创新研发生产首个罗汉果产品新品类——高甜度罗汉果甜苷,该产品已通过美国FDA-GRAS认证,为中国罗汉果产品进入美国市场打开了大门。莱茵生物科技公司与多家高校及研究所合作,打造以天然植物提取成分在食品饮料、营养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的研发应用为主的大健康大消费产品孵化基地。三棱生物科技公司则瞄准饮品赛道,推出润元气罗汉果淳饮,三年内销售额就突破了10亿元大关。

与此同时,在“中国月柿之乡”恭城瑶族自治县,一场数字化引领的农业产业化正悄然进行。通过搭建月柿加工数字化管理系统,恭城自主研发出国内第一条柿子精深加工生产线,显著提升了月柿加工技术,由传统加工向柿子醋、柿子片、面膜等精深加工产品转变,大大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

“接下来,我们要形成集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农产品加工及物流、科技研发集成与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促进经济发展。”恭城瑶族自治县副县长钟础富介绍。截至目前,恭城发展柿子种植面积23.86万亩,年产量87万吨,年综合产值超74亿元,辐射带动全县1.1万户农户发展种植。

今年7月,《桂林市工业领域推动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出台,部署加快更新先进设备、推动“智改数转网联”等重点任务,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提取工艺和攻关关键技术等,发展基于罗汉果、桂花、月柿等农产品的功能食品、保健品及其他新兴产品,提升产业效能和产品品质。

3 联农带农效益凸显

桂林市工信部门鼓励推广“公司+农户+合作社”模式,引导工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长期稳定的购销合同,将市场需求同种植与深加工全产业链结合起来,把农户紧密联结在产业链上,共享发展成果。

“2023年永福县罗汉果种植面积达15.26万亩,产果超18亿个,总产值超100亿元,带动产业人口约4.5万人,主产区农民人均增收1.2万元以上,成了当地百姓致富的大产业。”永福县副县长莫正云说。

数据显示,在桂林罗汉果栽培区域,至少有1.9万户脱贫户种植或从事罗汉果生产工作。以吉福思、莱茵生物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对罗汉果进行保价收购和二次分配等措施,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目前签订收购订单的罗汉果种植面积占总种植面积达75%以上。

此外,恭城斥资打造月柿全产业链大数据系统平台,深度融合“产业+电商”“农村+电商”“企业+电商”模式,促进了农业增效与就业创业,惠及超万名群众。通过电商直播,2023年特色产品线上销售额150多万元,以月柿为主的电子商务交易额超2.9亿元。同时,建立16个实训基地,线上线下结合开展月柿种植技术、新媒体营销等培训,惠及农户5000多人次。

从罗汉果到荔浦芋,再到月柿,一系列特色农业产业通过工业化、科技化、品牌化的路径,实现了从田间地头到全球市场的华丽转身。当地政府的精准施策、企业的创新引领、农户的积极参与,共同拓宽了百姓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桂林市的成功实践,不仅提升了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更为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未来,随着更多科技手段的应用、产业模式的创新和市场渠道的拓展,桂林的特色农业产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广西云-广西日报见习记者 施洋洋  记者 李家健  实习生 张恩恩)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