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冻土占中国冻土面积的70%,在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碳固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当外界水热条件发生改变,植物群落会迅速通过调节物种结构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群落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之比(η)显著变化,进而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碳、氮循环和平衡产生重大影响。然而,目前对于η的变化幅度以及控制因素知之甚少。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与冻土工程研究团队,对过去30年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三种典型高寒生态系统中3013个样地和26337个植物个体水平的η值进行了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在较湿润的高寒湿地中,植物更倾向于将生物量分配到地上部分,η增加了17%,而在土壤水分较低的高寒草甸和干旱的高寒草原中,植物更愿意将生物量分配到地下,η分别降低了26%和48% 。(2)进一步分析发现,上述变化趋势主要由气候变暖引起的植物生长偏好所驱动,而不是由植物群落种类组成的变化引起。特别是在干旱条件下,这种气候变暖对植物生物量的分配控制能力随气候变暖增温速率的增加而变得更强。该研究为多年冻土区植物群落响应气候变暖提供科学依据。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