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云南种子种业联合实验室助力构建现代种业创新体系

   2024-01-08 省科技厅科技宣传教育中心
30
核心提示:云南实验室建设是云南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一项重要举措。按照小切口、深研究、真管用的原

云南实验室建设是云南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一项重要举措。按照“小切口、深研究、真管用”的原则,云南省科技厅积极推进云南实验室建设工作,批准建设的5个云南实验室均已启动运行,陆续产出高水平科技成果,部分成果已实现产业化。

2023年1月,云南种子种业联合实验室经云南省科技领导小组同意批准建设,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牵头,联合省内相关高校、院所和企业,建设为事业法人新型研发机构。兼顾国家战略和云南发展需求,实验室以“核心实验室+功能实验室+区域实验室+科创基地+种业基地”为架构,以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重点产业种业为主线,以市场应用为目标,搭建主要农作物有利基因挖掘利用、远缘杂交分子育种等10个共性技术平台,主攻水稻、马铃薯、花卉等12个特色品种核心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实现云南省育种技术的提升与迭代。

云南种子种业联合实验室核心区建设情况

发挥生物种质资源优势

云南生态地理气候多样,可为种质资源精准鉴定、选育不同作物品种和制繁种提供最佳环境……

云南生物种质资源丰富,可为种业发展提供基因资源,抢占种业发展制高点……

云南与三国相邻、面向南亚东南亚,可为农业种业“走出去”打造前沿阵地……

据了解,云南省内有栽培植物近500种,超过全国栽培植物种600余种的80%。云南拥有热带、亚热带、温带、高原寒温性湿润气候等多种气候类型,涵盖从海南岛到黑龙江及西藏的气候生态类型,几乎所有农作物都能在云南找到最佳生长环境。云南与三国相邻、面向南亚东南亚,区位优势明显,据统计,云南省2017-2019年间海关进口的稻谷分别为14.4万吨、19.5万吨和52.9万吨,进口的玉米依次为24.0万吨、24.0万吨和25.8万吨。

针对云南省生物种业创新资源较分散,研发与市场“两张皮”问题,云南种子种业联合实验室充分利用云南生态、区位优势,高效整合种质资源,集聚种业全产业链创新要素,构建从优异种质利用、品种选育、良种繁育到市场推广的现代种业创新体系,加速种业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截至目前,实验室登记或审定新品种14个,“云粳37号”等5个品种入选2023年云南省农业主推品种。推广甘蔗、马铃薯、思茅松等品种面积140万亩,并在云南省6个州市推广示范优质稻米、蔬菜、水果、中药材等品种和技术。

搭建共性技术共享平台

“我们由牵头单位建设核心实验室,配备固定管理人员队伍,突出共建共享机制建设,全面提升实验室科研仪器设备装备共享、作物繁育种基地开放服务,打造种子种业公共实验室平台,提高育种科研效率。”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核心实验室功能提升建设正在进行,省农科院40.8亩的科创中心片区原值约3.2亿元的实验室等研发资产授权给实验室使用,建设“核心实验室”。第一批研发团队已入驻核心实验室,重点建设多组学分析平台,高通量基因分型平台,精准设计育种技术平台、种子活力保持系统和作物快速育种工厂及健康种源检测与数字化溯源平台,打造国际一流4.0公共核心平台。

在共性技术体系建设方面,实验室已初步建立了主要农作物有利基因挖掘利用、远缘杂交分子育种、野生稻渗入系高效基因编辑、马铃薯基因编辑、抗病毒智能设计育种技术、小麦双单倍体育种、周年高效小孢子生产、种源病毒高效检测、健康种源快繁及质量控制、主要作物高效繁制种等10个共性技术平台。

开展重点产业核心技术攻关

实验室针对云南重点产业种业科技需求,主攻水稻、玉米、马铃薯、甘蔗、花卉、蔬菜、中药材、肉牛、加工专用型核桃、适生油橄榄、工业用思茅松、人工林桉树等12个特色品种核心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培育突破性种业科技成果并在生产中应用。

2023年在创制收集优质种质材料、克隆优异性状基因与表达、育种关键技术攻关及创新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完成678份优质种质资源及育种材料的精准鉴定,向育种单位提供优异杂交组合500余份;克隆水稻、辣椒、甘蔗、三七等关键性状基因12个;登记或审定新品种2个;申请发明专利8项,授权发明专利7项;制修定标准8项;发表SCI论文7篇。推广应用玉米品种“云甜玉12号”新品种和技术成果,在示范区域增产10.2%;云蔗新品种“云蔗081609”和“云蔗0551”已成为甘蔗生产中的主导品种,2022-2023榨季,云南蔗区产糖率创历史新高,达13.28%,云蔗品种的培育和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广甘蔗、马铃薯、水稻、玉米、辣椒等品种及配套技术。

大力推进机制创新

“为进一步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产出高质量科技成果,我们采用了‘首席+首席团队’为创新单元的科研项目组织方式,通过‘稳定支持+项目备案’,支持有成果转化实力的种业企业和科研单位联合,提升种业企业自主创新和推广能力。”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突出共建共享,实验室还实行联席会议统筹指导,学术委员会咨询、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依实验室章程管理。

在培养高水平育种人才队伍上,实验室按照“边建设、边运行、边开放”的思路,强化对现有人才团队培养与能力提升,不断引进高水平科研人员。开展与全国高校科研院所院士等高水平团队的合作,进行种业关键技术攻关。注重引进发达国家的国际创新团队和人才,提升种业领域前瞻性和基础性研究的能力。目前,实验室拥有一批从事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创新利用的人才队伍,在云南不同生态区建有研究试验基地。

未来通过5-10年建设,云南种子种业联合实验室将集聚一批高原特色种业应用研究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科技人才、领军人才和团队,构建起国内国际科研合作内外畅通的新型全省种业创新体系,变资源优势为基因优势、种业优势,增强种业的核心竞争力、支撑引领能力。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