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4日,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漾濞核桃研究院召开建院60周年学术交流会,发布了6项核桃产业创新成果,并现场进行“云南核桃科研实训基地”“林草产品精深加工研究院”“张婉萍专家工作站”签约揭牌。省、市、县三级林草和科技系统工作人员200余人见证发布。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副研究员吴涛发布“绘制深纹核桃全基因组图谱”成果。针对深纹核桃基因组学研究处于空白的现状,回答了深纹核桃的物种形成、演化、遗传结构、营养品质形成的遗传基础,其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性等科学问题。绘制的全球首个高精度深纹核桃基因组图谱,为核桃资源高效利用和遗传改良提供了参考。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研究员范志远发布“避晚霜核桃良种”成果。针对滇西北和滇东北部分地区核桃频繁遭受冰冻、晚霜等技术难题,发布历经近20年,选育出的鲁甸大麻1号、鲁甸大麻2号、云林乌雨、云林乌风、云林乌云等5个避晚霜核桃良种。目前,该批良种已在云南10余个县推广种植30多万亩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预期将通过品种结构调整和优化,在全省范围内进一步规模化推广应用。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研究员习学良发布“适宜云南中低海拔区发展的薄壳山核桃良种”成果。针对云南中低海拔区缺乏适宜发展的核桃良种,发布历经50年,选育出的薄壳山核桃良种11个,并创新出配套的高效育苗和山地丰产栽培技术体系。薄壳山核桃已在全国10余个省市区推广种植100多万亩,也成为云南种植效益高、市场潜力大、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品种,对中低海拔区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研究员陆斌发布“泡核桃降冠疏密促丰技术”成果。针对核桃进入初盛果期后树体高大,坐果量小,采收作业费工、费时等瓶颈问题,创新研发形成“降冠疏密促丰”技术。实施该技术后降冠效果明显,内膛萌生了大量结果枝,实现了结果部位紧凑丰满,产量和品质明显提高。该成果可以在云南全省核桃产区进行推广使用,将极大地促进核桃产业提质增效,增加林农种植核桃收益。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研究员宁德鲁发布“核桃油水代生态制取新技术”成果。针对液压榨和螺旋压榨等传统制油方式存在出油效率低,油品活性功能成分灭失严重、储存时间短等问题,与企业联合研发首创出国际领先的核桃油水代生态制取新技术,发明的核桃油新工艺新装备具有颠覆性创新,填补了国内外技术空白,对推动核桃油料化利用、促进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研究员耿树香发布“深纹核桃功能性新产品”成果。针对云南核桃产量急剧上升,产品精深加工利用程度不足,功能性产品开发滞后导致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探明深纹核桃品质优势、挖掘深纹核桃主要功能作用、开发系列健康新产品,成果共获授权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30项,制定团体标准7项,转化产品7种,促进了核桃产品多样化和功能化,延长了云南核桃的产业链条。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国际化妆品学院院长张婉萍作《基于核桃资源功能化妆品开发》特邀报告。围绕适合云贵高原的化妆品产品开发,从核桃仁油脂功能、核桃仁油脂应用局限性、核桃仁油脂和其他成分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研讨分享,并表达了在云南成立专家工作站,沪滇合作开展核桃功能产品研发的光明前景。
省林科院院长钟明川表示,以漾濞核桃研究院为代表的林草系统科研部门和科研人员,一代又一代接续投入到产业科技创新工作,使云南核桃产业链不断延伸,价值链不断延长。曾经的积累造就了今天的辉煌,未来,林草科研工作中会有更多的实训基地、专家工作站和研究院成立,云南林草人将以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不断攻克产业技术难题,推进云南核桃产业不断向前发展。
当天,到会领导和专家实地参观了漾濞县核桃研究院院史陈列室、初加工一体化车间、标本馆、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库、有关加工企业、光明核桃科技综合示范区等核桃科技创新示范点,全面回顾云南核桃产业发展历程,深入探讨了云南核桃全产业链发展和持续开展科技创新等学术问题。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