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癌、甲状腺癌、口腔癌、鼻咽癌、下咽癌等头颈及胸部恶性肿瘤发病率高,年新增患者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0%,放疗则是目前头颈及胸部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如果放射位置不精准、剂量不当,极易误伤患者的健康细胞,且一个放疗周期往往需要进行20至30次放疗,时间长达1个多月,患者需承受较大的身体及经济压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难题,由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以下简称九二〇医院)领衔的项目团队通过基础—临床—转化研究的全链条布局,创建了头颈和胸部肿瘤增效减毒放疗新体系,实现了治疗疗效提高和瘤周器官功能的保护。项目成果提高了精准放疗规范化水平,促进了精准放疗的技术创新,确立了团队在精准放疗领域的领先优势,带动了我国肿瘤防治技术的科技进步,获得2023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观察实验样品
凝聚多方智慧取得基础研究重大进展
九二〇医院李懿教授作为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肺癌青委西南MDT(多学科协作)协作组云南组组长,长期致力于肿瘤肿瘤精准诊治技术的推广和践行。李懿介绍道:“我们围绕临床实践中肿瘤放射治疗相关的痛点问题,例如肿瘤组织的辐射抵抗普遍存在、正常组织辐射损伤不可避免及精准预测预警生物标记物缺乏等,利用各医院的学科资源优势,通过跨机构合作进行科研攻关,取得了一系列的原创性成果”。
在国家基金及云南省重大专项等9个项目资助下,项目团队首次成功地揭示了MMEJ修复和KCNQ1OT1在头颈肿瘤和肺癌辐射抵抗中的作用机制。“这为我们后续进行放疗增敏新策略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李懿表示。
除此之外,研究团队还首次筛选出了头颈肿瘤及肺癌精准放疗和复发相关的新生物标记物,有效解决辐射敏感和复发高危人群筛选的难题。这些新的生物标志物为头颈肿瘤和肺癌放疗敏感性及预后评估提供新的手段。“标记物开发的意义,就是帮助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精准预测,可以很好地识别低危和高危患者,及时予以治疗干预,实现增效减毒。”
项目团队成员在实验室分析数据
实现准确、高效、个性化放射治疗
李懿说的“减毒”,就是减少患者放射治疗引起的正常组织器官损伤,如辐射相关的皮肤粘膜、肺实质的炎症等,这是因为高能射线聚焦到体内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对瘤周正常组织也会造成不可避免的损伤,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放疗剂量的提高,导致肿瘤的局部控制率降低、损伤重。
“放射治疗设备和技术的持续进步,为放射治疗的物理精准提供了可靠保证,提高了治疗靶区、治疗计划和治疗实施等各环节的准确性,但是如何实现生物精准仍是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李懿表示。
项目团队相继开展了一系列“放疗+”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为放射治疗在头颈及胸部恶性肿瘤领域的应用打开了新的局面,其中“联合基因突变”指导头颈肿瘤辐射减量新技术,被国际同行评价“为肿瘤个体化精确放疗带来了希望”。项目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肿瘤精准放疗增效技术体系,最重要是为病患提供了更好的生活质量,“例如,针对眶周肿瘤眼球保留的难点,我们提出泪囊鳞癌新临床分期和根治量放疗的早期干预方案,使得眼球保留率显著提高,达到94.1%。我们联合预警分子和CT影像组构建的早筛模型,成功筛选出21%的高危患者,实现了放射性肺损伤的早诊早治。”上述分享的例子均来自李懿经手治疗的临床案例。
精准放疗技术大范围投入应用
我国目前的癌症5年生存率已从10年前的30.9%提升到43.7%,但与发达国家的癌症生存率仍有一定距离。“提升我国癌症生存率、缩短这一差距是当前我国癌症诊疗领域努力的方向。”
九二〇医院项目团队近年来共举办国家级和省级继教班26次,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并做专题报告,进行精准治疗的经验交流和研究成果分享,带来了区域内肿瘤精准诊疗水平的大范围显著提高。
该项目成果支撑了云南省肿瘤精准放疗转化研究创新团队、联勤保障部队医学重点专科和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肿瘤放射治疗专业)等平台建设。目前已在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等位于全国“东西南北中”的25家军地医院应用。
“基于当前的研究成果,我们深知这不仅仅是学术上的突破,更是对广大患者福祉的责任。我们将加强与军地医疗、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把这一系列研究成果推向更广阔领域。”李懿表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