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浙江省杭州市绿色消费典型案例

   2024-09-03 杭州市发改委
42
核心提示:为全面总结推广绿色消费发展经验做法,推动绿色消费更好更快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集并遴选了62个绿色消费发展

为全面总结推广绿色消费发展经验做法,推动绿色消费更好更快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集并遴选了62个绿色消费发展典型案例,杭州市3个案例入选。杭州市发改发布开设“绿色消费典型案例”专栏,首期推出科技支撑数字赋能 打造绿色消费之城。

杭州是一座绿色消费之城。近年来,杭州市从经济增长、能源安全、碳排放、居民生活等“四个维度”构建绿色消费政策体系,强化科技、服务、制度、政策等全方位支撑,持续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低碳转型,把绿色理念融入消费各领域全周期全链条全体系,有力践行绿色消费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一、主要做法

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绿色消费政策体系及考核机制。一是建立完善“1+N+X”绿色消费政策体系,出台碳达峰实施方案和居民生活、交通、建筑、农业、能源等6大领域子方案,针对绿色金融、科技创新、重点产业等绿色发展领域制定出台专项扶持引导政策和地方性法规共11项。二是建立清单化管理、月度调度和考核机制,设定城乡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双碳”平台、“双碳”核心技术攻关、绿色出行比、光伏装机容量等19个核心指标,明确105项重点攻坚任务,并将重点工作、核心指标纳入每年度“美丽杭州”综合目标考核。

聚焦绿色亚运,引领重点领域低碳转型。以亚运会为契机,将绿色、可持续理念贯穿全过程、各领域,把筹办“零碳亚运”“绿色亚运”与加快完善城市功能、增进民生福祉紧密结合,全面推动各领域消费绿色转型。一是建设绿色场馆。坚持场馆“能改不建、能修不换”,设备“能租不买、能借不租”原则,56个竞赛场馆中有44个为改建或临建,且临建场馆优先使用装配式建筑及可循环、可再生材料。65个场馆及相关设施实现100%绿色电能供应,“双碳大脑”实时排查精准控碳,杭州亚运绿电成交量已达2.2亿千瓦时,可减少碳排放11.54万吨。二是强化绿色运营。倡导餐饮绿色节俭,优先选用绿色食品、绿色食材及可重复使用的餐具、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减少餐厨垃圾。推动大型活动低碳简约,在亚运会开闭幕式表演、倒计时仪式等大型活动中不燃放烟花,积极采用绿色低碳技术,选用环保材料、节能设备。大力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协同推进无废城市、垃圾分类、塑料污染治理等工作。三是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消费。提供绿色通勤服务,推进亚运村、主要比赛场馆内部车辆新能源化,其他通勤和物流配送等亚运保障车辆优先选用新能源车,建成配套公共充(换)电桩设施。开辟出行服务专线,优选组建新能源出租车服务车队,实施统一服务标准,完善车队旅客服务体系,开通公交专线联通综合客运枢纽、主要地铁站、亚运会场馆等,为绿色、便利出行提供保障。

深化机制创新,开拓绿色发展新路径。一是建立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碳减排体系。前端全面实施“撤桶并点”,基本实现“定时定点”投放全覆盖;中端优化作业服务流程,布局减量综合体,重塑“直运+转运”的城市固废综合收运系统。推动生活垃圾清运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培育虎哥、家宝兔等代表性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全市生活垃圾处置实现从“填埋为主”到“全量焚烧和生物处置”的历史跨越。二是深化绿色认证集成改革。加大绿色认证应用推广,全面开展绿色认证示范区创建、绿色产品(服务)认证领跑者遴选活动,推进民宿、养老、美丽乡村、公共机构“零碳”评价认证试点。积极争取国家“双碳”认证试点、省级“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三是打造绿色低碳高速服务区。西湖服务区开发应用智能无人酒店、无人便利店、智能停车、能耗监测等智能APP管理系统;利用建筑屋顶和光伏车棚打造光伏发电系统,每年可产生44万千瓦时清洁环保能源;服务区双侧布局49个智能超级充电桩,整体实现污水零排放。

二、典型经验

以科技创新支撑推动消费绿色低碳转型。一是开展“碳达峰碳中和”项目攻关。杭州支持可再生能源、储能、氢能等“双碳”领域科研攻关项目20个,资助金额共计5653万元。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六大领域的企业合作研发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开展双碳领域软科学研究,建立“双碳”相关信息数据库。二是支持科研平台开展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成立全国首个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聚焦我国低碳转型中的关键技术,开展绿色技术发布、咨询、洽谈和交易活动,引导绿色技术创新,加速成果转化应用。成立白马湖实验室(能源与碳中和浙江省实验室),聚焦绿色能源的能质转化与传递,围绕太阳能转化与催化、零碳能源转化与存储、能源低碳转化与多能耦合等方向展开研究。三是加强双碳科技企业培育。引进双碳领域领军型创业团体2个,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雏鹰计划企业等科技型企业36家。

以数字平台赋能促进消费绿色低碳转型。一是建立绿色出行积分平台。制定《杭州市公共交通绿色出行积分实施方案(试行)》,建立并不断优化迭代公共交通APP功能,打造绿色出行积分平台。出台公共交通月票优惠政策,探索推行绿色出行积分兑换政策,包括乘车优惠、本地商家权益、公益物品等,并加入普惠场景行为界定、碳减排量计算、绿色出行积分展示等功能,积极探索碳普惠实践。累计注册用户199万人、享受优惠政策人数99万人,累计使用1.51亿笔、优惠金额2.11亿元,公共交通“一码通”日均使用量88.7万次。二是建立能源双碳数智平台。将全市用电量100万度以上的公共建筑单位、大型交通运输企业和年能耗1000吨标准煤以上的工业企业全部纳入预算化、实时化、精准化管控,实现能源预算全链式封闭管理。三是建立电动汽车“安心充电”数治平台。传统充电桩采用电能表加分流器组合计量方式,分流器发热量大,导致充电桩无法铅封,防作弊功能缺失,计量数据易被篡改,且采用实负荷检定方式进行监管,每台充电桩检定需50至60分钟,检定经费1500元,耗电10千瓦时。杭州首创线下虚负荷检定方法,开发“远程在线+双重铅封+虚荷检定”三位一体充电桩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了“实时感知、远程监控”,仅虚负荷全自动检定一项每年可为市财政节约资金2000余万元、节电10万千瓦时。

以试点工程示范带动消费绿色低碳转型。杭州全面开展“521”示范引领创建行动。一是开展五大层级试点。全力打造国家试点城市、省级试点县(2个)、试点乡镇(街道、园区,12个)、试点村(社区,67个)、6大领域试点以及先进脱碳技术试点等在内的五大层级零(低)碳试点体系。二是打造示范引领工程20项以上。开展“光伏+”、绿色云、低碳富美乡村、绿色物流、碳普惠、绿色亚运等22项示范引领工程建设。每年开展“杭州市十大低碳应用场景”评选,全面推广复制一批经验模式。三是建立百个重点项目库。大力推动100个“双碳”重点项目,总投资超3700亿元。

三、取得成效

在绿色理念的引领下,杭州绿色消费不断扩容升级。202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671亿元,网络零售额实现12321.9亿元;消费结构持续升级,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三分之一以上;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至0.25吨标准煤/万元,全省第一、全国领先,以全省17%左右的能耗和不到15%的碳排放贡献了全省25%左右的GDP。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推广科技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