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中国煤科西安研究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求,深入调查研究,破解改革发展难题。在2022年8月重组采供业务基础上,围绕“四化”战略布局,深化拓展服务形式,通过建强专业化采供人才队伍,推进解决重点和“卡脖子”问题,加快采供数字化转型,强化源头监管等方面完善长效机制,提升服务效能,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坚实保障,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激发采供团队活力
职能部门指导采供中心试行科室负责人竞聘上岗和岗位任职资格认证
集团化发展需要建设一支忠诚担当、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创新进取的专业化职业化采供队伍。西安研究院党委率先在采供中心试行了科室负责人竞聘上岗、全员竞聘上岗和职工岗位任职资格认证工作,院领导多次听取专题汇报并作出指示批示,部署职能部门加强现场指导,采供中心勇挑重担坚决推进落实,科室负责人调整率超过77%,员工岗位调整率超过65%,明确了7条职工职业发展通道,推动实现岗薪匹配以及薪酬与价值贡献相挂钩。通过上下联动,将“三能”机制落到实处,有效激发了采供团队活力动能,为供应链有条不紊运行打下坚实人才基础。
制定现场驻点办公机制 集中解决招标重点问题
采供中心作为供应链管理专业机构,负责20余个业务单位的采购招标工作,成立时间短,相关业务管理经验需要不断积累,承担的招标业务类型复杂,合规要求高。为提升职能部门服务所属单位效能,西安研究院部署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立足职能职责,聚焦解决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谋实招、干实事、求实效,在采供中心设立驻点,每周至少到驻点现场办公1次,加强监管督导和现场协调,共同解决采购招标领域遇到的突出问题,有效提高了招标效率和工作质量。
组建国产化替代专项工作组 着力解决进口“卡脖子”问题
西安研究院定向钻机选配的部分液压泵/马达、泥浆泵等长期以来依赖进口,受国际环境变化及疫情等突发情况影响大,且存在议价空间小、供货周期长等缺陷,易出现被“卡脖子”的情况。为打破这一局面,西安研究院成立职能部门牵头的国产化替代专项工作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替代方案,广泛开展调研考察国产厂家,与上游中小企业在技术攻关、生产验证、标准制定等方面紧密合作,加速国产化替代转化。以进口泥浆泵为例,已完成30余台国产化替代件的装机任务,有效形成了响应敏捷,具有创新力、高附加值,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深化采供数字化转型 驱动供应链协同发展
西安研究院推进溯源管理在钻机产品上有序应用
数字化转型给企业供应链管理带来了创新和差异化的机会,通过供应链的可视化智能化协同化打造敏捷、高效、高质量的服务体系,有助于提升客户满意度,使供应链上下游伙伴更加聚焦价值创造。西安研究院抢抓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机遇,从无纸化办公、业务数字化、供应链协同三个维度推进采供数字化转型。80%以上的采购合同实现电子签订;每月3000余笔出入库作业实现条码管理和日清日结;推进建设SRM、WMS、TMS、智能物流立体库及配送系统,力求实现采供业务全链条数字化运行;依托SRM、QMS和溯源管理平台,建立供应商协同机制,推动实现计划、订单、生产进度、交货、库存、质量、账款等全方位协同功能,与合作伙伴携手共建柔性互联供应链生态圈,共享改革发展的红利,实现合作共赢。
延伸安全监管触角 关口前移筑牢防线
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命脉,为进一步落实“两个至上”要求,西安研究院将安全生产延伸至对外协施工单位的监管,严把外协施工单位安全资质审查关,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在采购招标环节,将投标方安全资质作为投标基本条件,对安全资质有效期、服务范围一致性,以及从业人员资格和劳务人员缴纳社会保险的情况进行严格审查,不符合相关要求的实行“一票否决”。对现有外协施工单位,建立安全资质定期排查机制,将排查出的资质造假或过期未补办的供应商坚决拉入黑名单。通过加强源头监管,落实“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确保外协施工单位兜底事故风险,保障西安研究院技术工程施工管理安全规范,提升防范化解重大责任风险的能力。
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西安研究院在调查研究过程中,针对集中招标采购等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举措,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不仅促进了采供中心围绕西安研究院高质量发展做好坚实的服务保障,同时也进一步带动机关职能部门和领导人员增长服务本领、提升工作能力,以实际行动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