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弄潮“原”上

   2023-12-22 西安市科技局转载
36
核心提示:(来源:陕西日报、秦创原微信公众号)西咸新区是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发源地、示范区和总窗口。近日,陕西日报记者和陕西广电融

(来源:陕西日报、秦创原微信公众号)

西咸新区是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发源地、示范区和总窗口。近日,陕西日报记者和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记者走进秦创原总窗口,探访这里以“三项改革”为首构筑源头创新牵引力、强“两链”增强产业创新竞争力、牵“四总”共建协同创新凝聚力的生动故事。

推进生产基地建设、市场开拓、技术升级……西安交通大学化工学院副研究员、陕西氢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斌从年初忙到了年尾。

12月10日,在王斌去广州出差前的间隙,记者在氢易能源位于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的研发基地见到了这位90后创业者。

“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彻底解决了职务成果转化、职称评定等束缚。入驻秦创原后,我们在办公场地、人才公寓、税收等方面得到了系列帮助。”王斌告诉记者,“对于企业未来,我们充满信心。”

除了陕西创新生态的优化,王斌的信心也来自顶级投资机构和行业企业用真金白银投下的“信任票”。自2021年底成立并入驻秦创原以来,氢易能源先后获得了红杉中国、重塑集团、国中创投等多轮融资支持,企业最新估值达到了6亿元。

氢易能源的故事并非孤例。秦创原总窗口西咸新区以“三项改革”为牵引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截至11月,新增科技成果转化企业290家,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223亿元,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756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970家,分别是去年同期的1.7倍、1.8倍、3.9倍、2.5倍,“1+N”政策体系已为1041家企业兑现奖补资金超3亿元。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才和企业“弄潮”秦创原。

“老男孩”缘何放手逐梦?

“今年以来,我们先后与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中国航发燃机公司等签订了研发设计合作协议,上个月还获得了华为公司主办的2023鲲鹏应用创新大赛HPC(高性能计算)鲲鹏原生应用创新赛道全国第二名。”12月11日,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副研究员、西安流固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董素艳告诉记者。

自2022年5月正式入驻秦创原以来,流固软件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董素艳这位70后“老男孩”的创业逐梦之路也取得阶段性成果。

2009年,在外企工作9年后,董素艳选择回归母校西北工业大学从事科研工作,希望做出自主可控的国产工业软件。

“以航空发动机为例,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复杂的、多学科集成的工程机械系统之一,只有经过反复摸索和迭代过程,才可能完全达到技术指标要求。我们研发的航空发动机工业仿真软件,可用于航空发动机的流动、传热、燃烧、结构强度等产品设计,为用户提供数据支撑。”董素艳说。

如何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让更多下游用户能够使用?董素艳有了创业的念头。但是面对职务科技成果、职称评定、创业经费等一系列问题,他又有了一些犹豫。“就在此时,省上和学校开始推行‘三项改革’政策,给我们这些科技工作者搞科技成果转化‘松了绑’。学校还组织我们去秦创原参观交流、对接合作,鼓励我们放手去干。”董素艳说。

就这样,董素艳和他的流固软件签约落户秦创原,目前拥有工业仿真软件产品10余款。这些产品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动力等领域。

董素艳的创业之旅只是一个缩影。去年以来,西咸新区始终以“三项改革”为创新驱动发展点火器,构建“挖掘—落地—服务—展示—打榜”的全链条“三项改革”推进机制,承办“三项改革”项目集中路演系列活动55场,配合省科技厅对接高校75所,推介项目、团队253个。

这里的“诱惑”为何如此巨大?

“目前,我们占地34亩的彬州工厂建设正稳步推进,预计将于2024年二季度正式投产。届时,公司将具备2000吨/年的有机氢载体及配套催化剂生产能力,为有机液态储氢技术(LOHC)的广泛商用提供强力支撑。”王斌介绍。

2021年12月,氢易能源成立之际便入驻秦创原,其基础研究团队源自西安交通大学化工学院,是全球范围内最先开展有机液态储氢技术研究的团队之一。企业专注于有机液态储氢技术的进步与商业化,现已搭建起涵盖储放氢催化剂、有机氢载体、储放氢装置等领域的全链条研发平台,形成了特有的新型氢气供应体系。

“氢能被誉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但是我国氢能分布不均,只有解决了储运问题,氢能应用才有望大规模普及。”王斌说,“我们的技术具备储氢密度高、放氢能耗低、材料成本低且可循环使用等优点,实现了氢气常温常压、大规模、低成本储运,市场前景广阔。”

作为在秦创原“出生”、成长的科创企业,受益于秦创原的系列优惠政策,氢易能源在仅仅2年时间内,从成立之初数十平方米的“小作坊”,发展为现在拥有近5000平方米的集产品研发、测试平台与办公为一体的企业总部和占地34亩的秦创原总窗口咸阳协同创新基地生产工厂。

“到秦创原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真是来对了。”王斌说,“这里的‘诱惑’不仅仅是一系列优惠政策,最重要的是初步搭建起一条完整的氢能产业链,从上游制氢、中游储氢到下游氢能应用,集聚了一大批相关企业。企业之间能够相互配合,实现降本增效、协同发展。”

正如王斌所说,作为陕西省氢能产业链的链主单位,西咸新区以秦创原总窗口建设为依托,通过源头挖掘、生态培育、平台建设、项目招引等措施,在打造千亿级氢能产业研发及装备制造基地的路上一路“狂飙”,对产业链上相关企业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我们将以氢能和数控机床产业链为重点,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增强产业创新竞争力。”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主任杨稣说。

“寸土”何以生“寸金”?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今年以来,秦创原总窗口加快搭建协同创新体系,强化辐射带动、整体联动,目前已与全省10个市达成共建协同创新基地协议。

以秦创原总窗口铜川协同创新基地为例,自今年5月签约落地以来,投资1.2亿元的“镁合金轻量化应用研发制造产业化基地项目”一期生产线建设正在火热进行中。

“项目一期正在建设高性能镁合金原材料生产线、镁合金高速高压恒温挤压生产线等8条生产线,用于生产高塑性挤压镁合金材料、高导热镁合金、镁合金车厢型材等产品,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3亿元以上。”项目负责人房永兴说。

房永兴介绍,项目总投资6.2亿元,由河南泰特镁业科技有限公司出资建设。“一开始我们与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进行了对接,他们推荐了铜川协同创新基地。”房永兴说,“近年来,铜川在新材料产业领域不断发力,基础优势明显,而我们的镁合金项目对于当地产业强链补链作用明显,双方一拍即合。”

经过后续考察和评估,项目顺利落地秦创原总窗口铜川协同创新基地。“按照‘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原则,我们为项目提供了场地协调、手续办理、租金补贴等政策扶持和服务保障,并帮助企业在项目建设前期融资1000万元,促成了项目在1个月内启动建设。”秦创原总窗口铜川协同创新基地(铜川市耀州区大数据产业园)负责人刘振宇说。

据了解,以项目一期标准化厂房面积1.6万平方米计算,达产后亩均产值十分可观,可谓“寸土”生“寸金”。刘振宇介绍,自从年初与秦创原总窗口达成共建协同创新基地协议以来,园区共引进重点科技项目5个,科技型经济主体512户,发展势头喜人。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秦创原总窗口建设为依托,纵深推进‘三项改革’,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做优创新生态,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贡献力量。”西咸新区党工委书记杨仁华说。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