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雪龙2”号12月26日电(记者刘诗平)“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26日在南大洋宇航员海完成了最新一次中水层鱼类拖网取样,科考队员从接近1100米深的水域获得了一批珍贵的南极鱼类样品。
南大洋低温寒冷、高营养盐、低叶绿素等特殊环境,造就了这里生物组成和食物网结构的特殊性。本次科考是中国南极考察队首次在宇航员海开展鱼类调查。
当天下午,几名科考队员在相对较好的海况下进行了拖网取样。本次拖网共获得6种60尾鱼和一些其他海洋动物样品,是本次科考中获得鱼类样品数量和种类最多的一次。
“在南极获取鱼类样品较难,每一条都弥足珍贵,有其特殊的生物学或生态学意义。”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洁说,“雪龙2”号到达宇航员海作业现场较早,靠近大陆架部分的海域被密集浮冰覆盖,无法作业取样,目前下网的海域海水均在三四千米深,因此获得的鱼类样品有限。
南极鱼类在南大洋生态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从浅表水层到几千米深的水层均有分布。它们的食物来源以磷虾和藻类为主,其本身也是企鹅和海豹等大型动物的食物。
据科考队员、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叶振江介绍,宇航员海是国际上科学认知相对缺乏的海域。以前对这个海域较大型的鱼类调查,是国外一个考察队在2006年2月至3月进行的,也是目前公开所见唯一一次大型鱼类调查,深度是200米以浅,60个站位125网共获得332尾鱼类样品。
“我们目前拖了8网,其中有效的7网共获得137尾鱼类样品,调查水层深入到了1000米左右,对结果比较满意,希望接下来的几次拖网取样有更好的收获。”叶振江说。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