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聚焦产业链布局人才链 深化人才链激活创新链

   2024-06-21
37
核心提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载体是产业。忻州市紧紧抓住新质生产力中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全面创优人才发展环境,着力突出企业创新主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载体是产业。忻州市紧紧抓住新质生产力中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全面创优人才发展环境,着力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政校企“产学研”融合,创新推出“科创驿站”,引进省内外重点高校研发团队,聘请“科技副总”,组建“科技人才小分队”,通过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有效贯通、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慧引擎”。

“科技副总”为企业送来“及时雨”

忻州市一直注重更好发挥科技与人才在转型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针对全市企业整体创新能力不足的短板,努力引入真正符合企业需求的技术人才,为企业突破科技创新瓶颈精准“把脉下药”。在全省率先出台《忻州市选聘“科技副总”服务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针对民营企业面临的创新人才支撑不足等问题,精准对接重庆大学、江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等省内外知名高校,首批选聘了23名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职称、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研发创新成果突出的科技型人才,到专业镇领军和骨干企业、产业链“链主”企业等优秀民营企业担任“科技副总”,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和技术难题,给企业产品迭代升级、应用场景开拓送去了“及时雨”。

“科技副总”的诞生是企业与高校院所之间的双向奔赴、协同创新,实现了校企互融互促、资源技术双向流动、人才共享共育,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科创驿站”搭建科技通往产业的大通道

“科创驿站”功能明晰,定位成果展示交易、创新研发、创业孵化、小试中试、综合交易等5个方面,面向对象包括省内外高校研发团队、科技型初创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科创+产业”的创新思路,带来了“科创驿站”的快速建设和蓬勃发展。山西大学忻州创新生态研究院作为首个校地合作的创新平台率先落地,首批特种污水低碳处理实验室、光电传感与检测实验室落地,带动了中国农业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忻州师范学院等高校先后入驻。目前入驻6所高校中,共有创新团队33个,创新人才200余名。忻州市科技局高新科科长卢建华说,入驻团队研究的领域既有光电传感等前沿领域基础研究,又有煤炭绿色开采等传统产业低碳转型升级研究,依托平台既有教育部批准的重型机械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又有农业农村部批准的设施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

“科技人才小分队”打通科技赋能“最后一公里”

搭建校企合作桥梁,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忻州市积极探索建立人才与企业交流合作、互利共赢的新模式新路径,成立“科技人才小分队”,推动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资源服务忻州建设,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科技人才小分队的成员主要从忻州市“科创驿站”入驻高校创新平台和山西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原平农业学校以及忻州市科技专家库中选定,结合忻州产业特点,发展布局以及现有人才资源初步组建黄酒酿造、法兰锻造、高端装备制造等10支科技人才分队,全力打通科技赋能“最后一公里”,实现人才、技术、产业“无缝对接”。目前,10支科技人才小分队已为133家企业答疑解惑300余件,达成合作意向10余件。

从聘请“科技副总”、创建“科创驿站”,到“科技人才小分队”常态化开展活动,这既是链接科技、企业、高校资源的有益探索,也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现实路径,更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撬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有力支撑,有利于营造具有忻州标识的产业转型升级的良性大生态。(忻州市科技局)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