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海港区坚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优化工作顶层设计,找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一是建立多方联动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形成新质生产力中的主导作用,成立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推动生产力向更高级、更先进的质态演进。二是构建系统集成的政策体系。着力通过有力的政策支持,有效激发科技创新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牵引作用,研究制定了《海港区创新驱动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海港区加快企业科技创新若干措施(试行)》等系列政策文件,以政府推动、政策促动、产业联动,营造尊重和保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策环境。三是营造富有活力的发展环境。发挥政府科教投入的引导性作用,把科教投入作为公共战略性投资和预算保障的重点,不断提升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着力构建创新型人才引育新模式,已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优秀青年人才232人。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释放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驱动力”。一是大力引进创新资源。积极对接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北京科委等创新策源地,成功举办百川赴海智创港城“北京研发、海港转化”成果签约活动,深化与倪光南院士及其团队交流合作,加快推动机器人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京津科技创新优势同海港区产业资源实现有效互补和深度融合。二是强化政校企对接合作。大力引进京津“双一流”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在新材料和玻璃产业领域实现深入融合,与中国地质大学、亚通科技公司合作共建低碳新材料科技创新产业园项目,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在海港区孵化转化。三是充分利用本地创新资源。充分发挥秦皇岛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燕大技术转移中心等9家省级技术转移机构以及辖区70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作用,健全校企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信息共享和联合攻坚制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培养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做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一是实施创新型主体培育计划,通过为企业提供“对接+培训+一对一指导”服务方式,实施包括研究、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等在内的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全方位扶持行动,力争年内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市级以上研发平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全省领先水平。二是构建“行业部门+专家团队+属地”的创新主体培育体系,对100余家重点企业进行精准辅导,被省科技厅设立为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自主申报鉴定试点。三是深入实施特色产业培育行动,支持耀华装备集团等一批有潜力企业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鼓励引导更多企业进入科技领军企业队伍,在更多细分领域提升核心竞争力。海港区智能光伏封装设备及零部件产业集群被认定为2024年度河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