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鹤壁市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进程中,针对科技金融工作中遇到的瓶颈问题,积极探索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在财政科技投入与银行科技信贷结合、科技金融与科技资本市场相结合等方面大胆创新,依托财政补助资金降低企业贷款融资成本,通过银行、担保、基金等扩充企业融资渠道,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靠上下左右多方联动,最终形成了“政府+银行+企业+保险+担保公司”良性互动的鹤壁模式。
一、政府担当,金融政策精准发力
2018年鹤壁市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地区,市政府从科技专项资金中出资1000万元设立“科技贷”风险补偿资金池,构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创新创业,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为银行提供风险代偿撬动银行资金,财政资金间接参与扶持企业融资。2022年,再次修订《鹤壁市科技金融“科技贷”业务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针对全市科技贷款的利率、担保方式、贷款贴息、保险补贴做了具体规定,并进一步扩大科技贷业务支持范围,将拥有市级以上研发平台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医疗机构纳入支持对象范围和贴息范围。贷款企业在“科技贷”本息结清后可享受50%利息的资金补贴,同时科技型企业购买科技保险还可享受40%—50%的保费补贴,极大减轻了企业的贷款融资成本。
二、银行有为,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自2018年开始,市科技局先后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7家银行签订了“科技贷”合作协议,进一步拓展合作模式,一是前期延续省“科技贷”传统模式,要求实物资产抵押不得超过贷款金额的30%,贷款利率上限为LPR上浮100个BP。二是同郑州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签订“鹤科e贷”,该模式为全省首创,贷款利率不变,抵押方式改为信用担保模式,门槛更低,贷款上限由500万调整为2000万,使得企业贷款程序更便捷、贷款成本更低廉。三是同工商银行共同推出的小额信用贷款模式——“科创贷”,该模式重点关注科技型小微企业200万以下的资金需求,解决了小微企业小额贷款难题,满足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截至目前,鹤壁市推出的“科技贷”已凸显出“利率低、审批快、纯信用” 等特点,有效解决了科技型小微企业 “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 等难题。2022年全年“科技贷”业务累计放款29笔,合计金额1.7亿元,放款金额是上年同期的240%,信用担保贷款模式放款金额占全年放款总金额的60%。在今年第一季度,全市“科技贷”业务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共放款27笔,合计金额1.2亿元,是上年同期的355%,全年目标的240%,贷款余额2.43亿元,累计支持省市上市后备企业23家,实现了“科技贷”的跨越式发展。
三、担保增信,打通企业融资堵点
从2021年开始,鹤壁市引入担保、投资等机构,积极构建“投贷联动”科技金融服务生态圈,为企业提供全方位融资服务。2023年,市科技局同中原再担保鹤壁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创建“鹤创担”担保模式,该模式由担保机构托底,见贷即担,旨在降低银行贷款风险,提高银行积极性,帮助企业提升信用放大贷款能力,积极构建“投贷保联动”科技金融服务生态圈,为企业提供全方位融资服务。在提高企业偿债能力的同时,强化了资金的风险管理,保障了财政资金安全。自“鹤创担”实施以来,共为鹤壁市9家银行担保托底,担保金额近7000万元。同时,加强同鹤壁科技创新投资基金、鹤壁海镁高科技产业投资基金等多支基金的沟通与合作,仕佳光子、垂天科技、中维化纤、元昊化工等多家科技型企业获得基金支持,并引进海尔集团、深兰科技等相关产业项目落地鹤壁,较好地满足了企业特别是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企业及拥有知识产权的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投资公司同担保公司联合在全市初步形成“抵押贷”、“信用贷”、“担保贷”三驾马车“齐发力”局面,满足不同层级科技企业融资需求,促进科技金融高效发展,助力企业创新发展轻装上阵。
四、保险兜底,缓释企业创新风险
为增加科技企业分散风险的手段,帮助企业抵御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鹤壁市出台《鹤壁市科技保险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并于2022年进行了修订,修订后针对本土科技型企业现有创新赋能难题,选取保证保险、企财险、责任险等三大类十四个保险产品进行奖补,奖补金额为保费的40%-50%,奖补保险产品数量全省第一,保险产品覆盖了科技创新的整个过程,对于帮助企业分散创新风险、鼓励技术创新和研发活动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科技贷”抵押物保证保险为全省首创,主要针对无法满足银行“科技贷”贷款门槛的企业,购买该保险后出现还款风险时由保险公司代为承担。2022年科技保险投保企业保险标的物超10亿元。科技保险不仅降低了企业贷款门槛,提高了企业购买保险的意愿,同时保障企业在面临自然灾害和经营风险时平稳发展,实现了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形成良性循环,大幅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及创新意愿。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