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昌江这个基地用科技助力,让食用菌产业升级“蝶变”!

   2024-07-23 南海网
35
核心提示:“从食用菌棒原料配制,到菌棒智能化栽培,我们的食用菌菇实现了工厂化生产。”近日在昌江十月田镇海南菇香九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从食用菌棒原料配制,到菌棒智能化栽培,我们的食用菌菇实现了工厂化生产。”近日在昌江十月田镇海南菇香九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该公司技术总监廖万杰说,他们通过科技赋能,助菌菇产业升级“蝶变”。

工作人员在打包菌棒。记者 程小丹 摄

科技助力食用菌产业升级

在该公司的食用菌种植基地厂房内,随着工作人员将橡胶木屑等原材料倒入搅拌机内,搅拌机将原料通过自动化生产线灌入菌包袋内,经过全自动打包机打包,一个菌包就完成了。

随着菌包的产出,工作人员将制作好的菌包批量送入高压灭菌房里进行高温灭杀杂菌。经过冷却、接种等工序后进入培育室,由智能化调控设备控制温、水、气、风,为食用菌生长创造最适宜的环境。

该基地位于昌江十月田镇,去年9月在昌江落户后就打出了“科技牌”,专门从事食用菌产业的技术研究,目前该基地已建成一条全自动菌种生产线,设计长棒、短棒两种规格菌棒,适用于绝大多数品种,能有效服务于海南橡胶林下食用菌产业,同时促进农林秸秆绿色处理,实现变废为宝。

在生产车间,一台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设备有序运转,栽培料配置、装瓶、灭菌、冷却、接种、菌丝培养等一系列生产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基地培养的食用菌正在出菇。记者 程小丹 摄

打开出菇房的大门,雾气缭绕、清爽湿润之感扑面而来。随着工作人员在门口的智能设备控制系统上轻点几下,不一会,水汽散去,只见一排排铁架上放满菌包,“菌蕾长出之后,非常重要的生长阶段,都在这里完成。”廖万杰说。

过去,海南很多食用菌生产商认为本地很多原材料不适合制作菌包,从而从内地购买玉米芯等原材料,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廖万杰查看生长中的食用菌。记者 程小丹 摄

“海南来源最多的橡胶木、甘蔗渣、椰子壳、稻草,我们就是以这些原料为主料,去优化它的配方、配比,让它去适应每一个品种。”廖万杰介绍,从工艺的角度,很多地方会用固体制种,他们从建厂初期,用的就是最先进的工艺——液体制种,把工艺流程进行优化,去提高生产效率,不断缩短生产时间。

廖万杰毕业于海南大学作物学专业,大学时,他就一直跟随老师从事食用菌产业研究,他说,食用菌产业在云南、福建、贵州等省份已经相当成熟,但在海南开发起步较晚,无论是在产前、产中、产后都面临着不少的难点,但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在机缘巧合下,去年,他与合伙人在昌江成立公司,专门从事食用菌产业的技术研究,建立菌种生产车间和栽培示范基地,为海南橡胶林食用菌产业提供产业种源输出、技术输出、品牌输出等服务,为农户和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经过一年的发展,基地内的食用菌产量,质量和销路已渐入佳境。

截至目前,该基地共研究出来有平菇、赤松茸、灵芝等50个食用菌品种,只要农户和企业有需要,都可以立即进行批量生产,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新质生产力。

发展林下食用菌 成为富民新引擎

作为一家科研型企业,除了企业自身具备研究能力外,在发展的同时也注重人才的培养。

在基地的实验室内,海南大学研究生邹瑞龙正在对企业的订单进行研究,PH值监测等工作。

邹瑞龙在实验室里进行PH值监测。记者 程小丹 摄

“我的任务主要是在实验室研究高产栽培基质。”近段时间,邹瑞龙跟随廖万杰,驻扎在生产一线,专注食用菌新品种选育,提升食用菌标准化栽培生产技术,研发适合昌江当地的食用菌生产工艺。目前,不仅昌江本地,其他市县的企事业单位纷纷过来考察参观食用菌产业发展。

目前,昌江境内林下经济可用林地总面积约3.7405万亩。其中,适合发展林下种植面积2.2436万亩,主要以橡胶、椰子、槟榔、菠萝蜜树种为主。橡胶林下少光和水分适宜的环境十分符合食用菌生长要求,发展林下食用菌有潜力、有优势,大有可为。

今年,该公司还和昌江红林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开展合作,由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在50亩橡胶林下,规划种植黑皮鸡枞、灰树花、榆黄菇、灵芝、猪肚菇、虎奶菇等10个品种,预计在8月份完成种植,8月份后将陆续有产品上市,预计单季产量在8万斤左右,产值约有140万元。

“现在,我们打算先把适合种植食用菌的王下乡、七叉镇带动起来,把技术真正地推广到农民的家中,让更多的菌菇产品被海南的消费者所看见、所接纳。”未来,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廖万杰将带动更多农民参与到食用菌种植中来,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共同走上致富之路,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大的力量。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