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新冠病毒可能会长期存在?别怕,这件事应当这么理解!

   2020-03-08 本站综合消息
34
核心提示:日前,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表示,新冠肺炎有可能转成慢性的,长期在人间存在,对此

日前,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表示,新冠肺炎有可能转成慢性的,长期在人间存在,对此我们要做好准备。

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被问到新冠病毒有没有长期存在可能时,也给出了“可能”的回答。新冠病毒可能会长期存在,这个回答让不少的小伙伴感到十分害怕……以后需要长年累月与口罩为伍了么? 那样的日子,不能想象啊……莫慌,今天药娃就带大家全面认识一下关于“新冠病毒可能会长期存在”这件事,看完你心里就有底了啦!

为什么会做出“新冠病毒可能会长期存在”的预测?令很多中国人印象深刻的是,2003年SARS(非典型肺炎)病毒突然肆虐后又突然销声匿迹。但是面对与SARS病毒同属冠状病毒的新冠病毒,为什么专家却作出了“新冠病毒可能会长期存在”的预测呢?

“长期存在”是病毒常态

武汉大学医学部病毒研究所杨占秋教授2月24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到:一种新病毒只要出现,长期存在就是它本身的特点。因此,对于新冠病毒来说,可能长期存在并不奇怪。

在这一条的基础上,我们再将新冠病毒与SARS病毒进行对比,会发现两者在感染策略上的不同。

新冠病毒可能会长期存在?别怕,这件事应当这么理解!

隐蔽性

新冠病毒具有隐蔽性,这也是它和SARS病毒明显不同的一点。

SARS典型的症状之一就是发热,所以通过检测体温可很有效地识别患者。

而新冠病毒具有隐蔽性,不表现出明显症状,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及时就医很难发现,也就无法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控制,进而导致其可持续从横向(传播给他人)和纵向(子代传播)缺成分而更好地生存下去,实现与人类长期共存。

低病死率和高传播力

在流行趋势上,新型肺炎较SARS显示出更强传播力,但杀伤力更低。我们通过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来具体说明一下:

病死率:SARS患者的平均死亡率为9.6%,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3月3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公布的数据,目前全球新冠肺炎导致的病亡率约为3.4%。

传播指数:在流行病学上,基本传播指数(英文缩写R0)是衡量病毒传播能力的最重要指标。R0越大,代表流行病的控制难度越大。WHO估计新冠病毒的R0值在2.0~2.5之间,封闭状态下,R0值可能会更高;而SARS病毒的R0值在0.85~3之间,可见新冠病毒传播能力较SARS病毒更高。

如王辰院士所说,SARS是传播性和致病性都很强的疾病,不容易存活和在人间持续传播。而新冠病毒采用低病死率和高传播力的感染策略,使得它有机会感染更多的人,并很可能借此长期依靠人类存活下去。

新冠病毒若长期存在则意味着疫情无法结束?

答案是否定的,新冠病毒可能长期存在并不意味着疫情将持续存在,无法结束。

新冠肺炎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呼吸道疾病的传播呈季节性,一般规律是大流行后又散发流行,不会永远大规模和高水平流行下去。

因此,假设新冠病毒能长期存在,按照常规来说,在暴发流行后即便又出现散发流行,随着我们对其认识的深入,也可以做到对传染源、传播途径的早期控制,避免病毒大范围的扩散。

另外,由于新冠病毒是一种新发现的病原体,人类的机体免疫系统不能够识别防御,导致人群普遍易感。而经此一“疫”,人体免疫系统能够对其进行识别,免疫力也会相应提升,当它再流行时,病毒在人群中的规模和强度也不会像刚出来时这么大。

温馨提示

目前,已有不少省市下调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但与此同时,我们更要清醒看到摆在我们面前的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如日韩等国家疫情发展带来的输入性病例的增加;复工复产复学后人员流动、人群聚集等可能带来的传播风险的增加等。

钟南山院士也提醒大家,凡是出现冠状病毒的感染,要高度警惕对人的传染性,防疫等级可以下调,但防控意识要长期保持。希望大家继续保持警惕,做好自我防护。

新冠病毒可能会长期存在?别怕,这件事应当这么理解!

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光明网科普事业部联合发布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