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院士专家齐聚松山湖科学会议,论道具身智能引领新浪潮 东莞松山湖:让科学会议既高大上又接地气

   2024-05-28 南方日报
39
核心提示:瞄准前沿,探秘科学。5月25日-5月26日,由广东院士联合会、东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4松山湖科学会议,在东莞松山湖科学城举

瞄准前沿,探秘科学。5月25日-5月26日,由广东院士联合会、东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4松山湖科学会议,在东莞松山湖科学城举办。40多位院士专家围绕“大模型具身智能”的会议主题,分享最新技术趋势和突破性进展,展示前沿科技成果、探讨产业发展机遇,深度交流对接企业,为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把脉问诊,让松山湖科学会议既高大上又接地气。

对标香山科学会议、雁栖湖会议,作为科学会议的后起之秀,松山湖科学会议旨在为科学家搭建前沿科学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同时凸显湾区特色,营造粤港澳大湾区科学氛围,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在为期两天的科学会议中,院士专家围绕跨区域、跨学科协同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面向基础研究前沿,面向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需求,聚焦大模型时代下具身智能的现状、挑战与未来走向展开研讨,提出具有代表性的发展建议,最终形成《2024松山湖科学会议共识》并对外发布,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

共探具身智能前沿技术趋势▶▷

达成2024松山湖科学会议共识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科学会议期间,院士专家聚焦多模态大模型、机器人具身智能、工业具身智能、医疗机器人具身智能、具身智能安全与治理五大领域,共同探讨科学前沿的理论及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交流交叉学科的发展新态势。

会议执行主席、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张建伟作会议总览时表示,人工智能到了爆发应用的新阶段,而具身智能已成为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浪潮。“30年前的算力跟现在比,不是30几倍的差别,而是几百万倍的差别。算力的发展,为我们做大模型、大算力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张钹在会上发表题为《大模型时代的具身智能》的特邀报告。“具身智能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张钹提及,与早期重复简单动作的工业机器人相比,未来的服务机器人和生产环境将趋于多样化,需要能够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并据此进行工作。“这使得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具有重大的研究和发展意义。”

“服务机器人会成为未来一个机器人发展的增长点。”新西兰工程院院士、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院长陈小奇在会上预测,未来具身智能机器人会走进千家万户、各行各业。“我们跟机器人的互动,会像我们如今跟手机一样紧密。”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郭毅作分享时提及,大模型的发展过程与人的成长学习过程类似,需要经历从常识接纳、价值观塑造到自我学习的过程。“人性化的语言模型是大模型发展的必然趋势,应以大模型为基础形成产业生态,衍生出各种高水平垂直应用。”

集思广益、聚智聚力。会议期间,院士专家围绕人工智能科学前沿研究进行深入交流碰撞,广泛凝聚科学共识,并正式发布《2024松山湖科学会议共识》。

《2024松山湖科学会议共识》指出,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浪潮,正在推动智能经济时代的加速到来。具体内容包括:一是,加大多模态大模型与具身智能等交叉学科研究的投入力度;二是,大力研发机器人具身智能,发展集成大模型的智能制造体系;三是,加强医疗具身智能大模型研究,拓展其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四是,从“政产学研金服用”全方位协同发力,布局具身智能新赛道;五是,加强具身智能伦理治理的国际合作,推动形成具身智能进一步造福人类社会的国际共识等内容。

东莞抢占人工智能产业风口▶▷

打造AI场景落地 

“练兵场”、实践基地

自2021年启动以来,广东院士联合会与东莞市政府已联合举办三届松山湖科学会议。邀请110多位院士专家聚焦新材料、脑科学与类脑技术、大模型具身智能等领域,通过报告演讲、交流研讨形式探讨交叉性、前瞻性和综合性科学问题,千余位科研人员、企业代表参会,已日益成为大湾区院士专家学术交流、技术对接、成果转化的重要品牌。

“每年松山湖科学会议聚焦一个重大科学问题,由该领域的权威专家定题定人发起交流讨论,努力做到有灵魂、有内核、有追求、有成果——为科学服务,为科学家服务,为科学城服务。”广东院士联合会(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秘书长卢育辉表示。

“中国要真正走向强国的道路,必须聚天下的英才而用之。”张钹表示,广东凭借其深厚的工业基础和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在吸引和培育人才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他特别指出,松山湖科学会议的成功举办,正是广东开放国际化战略的生动体现,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和人才共襄盛举。

“科学会议的召开,不仅是科学界的一次盛会,更是东莞的一件大喜事。”东莞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一座以“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为特色的城市,东莞既有孕育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肥沃土壤,更是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的巨大蓝海——

聚焦科技创新,松山湖科学城已布局散裂中子源、先进阿秒激光等一批大科学装置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等重要科创平台,以及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大湾区大学等新型创新型高校和近2000家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

发力先进制造,东莞已形成拥有21万家工业企业、1.4万家规上工业企业、近百家上市公司和3家营收超千亿的头部企业,涵盖34个门类、6万多种产品的工业产品。

“去年年底,我来到松山湖参加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大会,东莞、松山湖对科学、对产业落地的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建伟表示,在具身智能产业爆发增长的新时代,东莞已开始布局卡位,通过发挥制造业门类众多,应用场景丰富的特点,创出东莞具身智能的新特色,助推产业转型,构筑发展的新引擎。

张建伟表示,人工智能下一个风口就是聚焦在真实世界,落地场景,“而东莞将是人工智能场景落地很好的练兵场和实践基地。”

向“新”发力,“抢位”人工智能新赛道,东莞全面铺开布局:东莞将在电子信息领域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在模型应用领域推动“大模型”+“工业小模型”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同时,加强算力算法生态在松山湖和滨海湾集聚,设立“工业算法”联盟,加快开发一批“开箱即用”的智能算法应用,在中心城区附近规划建设人工智能小镇,探索建设城市级人工智能算力公共服务平台。

“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加快产业科技互促双强

“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成为驱动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AI赋能的产业革新浪潮中,企业该如何抢占先机?

本次科学会议,特设院士专家·企业面对面交流活动,院士专家团队携前沿尖端科技成果,与受邀参加的华为、vivo、菲鹏生物等14家东莞市内企业面对面交流,围绕企业重点技术需求进行把脉问诊。

作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泰斗级专家,张钹身边围满了前来求教的企业家。“本次活动大家提出了很多实实在在的问题,很具有针对性,这是比较好的。”

张钹预测,未来可能会有少数企业专注于通用大模型的开发,而其他企业则将根据各自优势,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一是专注于特定垂直领域的大模型研发,如金融、医疗健康、石油等;二是搭建公开平台,为其他企业提供开源模型,推动技术的广泛应用;三是将大模型与其他技术与工具结合,发展新兴产业。

东莞市瑞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卢运保一直聆听张钹的谈话。“面对面交流给了我很大启示,获得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指导,让我对未来大模型具身智能有了更高的认识。未来,一定要继续把企业的技术做好、做强,解决卡脖子的问题。”卢运保表示。

作为在非结构化数据挖掘领域深耕多年的学者,以及在东莞创业6年的企业家,东莞先知大数据有限公司CEO余旸博士在现场交流中得到了张钹院士的经验指点。“院士鼓励我们在学生大健康领域继续深耕,扩大领先优势,优先在粤港澳大湾区推广,进一步采集中国青少年的体质相关数据,为国家提供决策依据。”

“企业需求应该是第一位。通过这次面对面活动,可以让企业把实际问题直接展示出来,因为只有面向市场,在更大的市场空间里获得应用,院士专家的学术研究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立命馆大学名誉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教授马书根表示。

以科技学术平台推动科技产业互促交融,一幅竞逐人工智能未来赛道、奔涌“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图景,正在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徐徐展开。

创新无极限,前沿无穷尽。松山湖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整合园区资源助企惠企,构建政产学研金全链条创新生态,持续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为园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