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十堰市实施“五大工程”加强科技创新“硬支撑”

   2022-03-04 十堰市科学技术局
36
核心提示:日前,十堰市科技局荣获2021年度全市绩效考评先进单位,至此,十堰市科技局已连续5年获此殊荣。2021年,十堰市科技局围绕“一主

日前,十堰市科技局荣获2021年度全市绩效考评先进单位,至此,十堰市科技局已连续5年获此殊荣。2021年,十堰市科技局围绕“一主三大五新”产业体系,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的“五大工程”,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为十堰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十堰市在全省科技创新综合考评中连续保持优秀序列。

一是夯基础,实施主体培育工程。按照“初创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领军型科技企业”的梯次培育链思路,制定实施《十堰市高新技术产业倍增行动方案》,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十百千”行动,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34.6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84.2%,占GDP比重20.1%。联合十堰市税务局深入各县(市、区)开展“按需定制”式高企申报政策宣讲和业务培训7场,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916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73家以上,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440家。

二是广搭台,实施平台建设工程。省域范围内,融入“襄十随神”科技创新联盟,加强基础研究创新体系建设,新增省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16家;市域范围内,支持湖北省中国工程科技十堰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对接企业建立9个技术研究所、31个企业研究室;县域范围内,新增省级众创空间1家、星创天地5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家、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5家,3家省级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

三是聚核心,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引才方面,组织实施“智汇十堰”高层次人才对接服务行动,深化“京堰人才合作”机制,在武汉、北京等地建立离岸双创基地,吸引外地人才及其科技成果在十堰转化落地,新培育市级科技领军人才9名、市级双创战略团队18个;育才方面,持续推进产学研合作,为人才引进积极搭建“借智”平台,组织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和湖北医药学院科研人员与市内21家企业开展高校专家进企业、企业家进高校“双进”对接活动;留才方面,推动《“武当人才卡”科技创新创业平台服务协议》落实,为25家科技创新创业服务联盟单位挂牌,争取部省共建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湖北专项支持42项,支持经费共420万元,为科技创新人才提供优质服务。

四是瞄关键,实施成果转化工程。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92.56亿元,积极引导企业实施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完成科技成果登记48项,提名24个项目(企业)参与省科学技术奖评选,其中10个项目获奖。首次开展市级“揭榜挂帅”项目,征集技术需求37项,其中19项成功对接并参与路演答辩,支持项目8项,支持资金400万元。举办湖北省首届汽车产业走廊“根技术”创新大赛,吸引武汉及“襄十随神”城市群77个项目参赛,涉及科研人员343名,专利750多项。

五是强动力,实施创新生态工程。优化政策环境,先后出台了《十堰市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科技年创新生态建设工作的通知》,财政科技投入净增8000万元以上,为“十四五”科技创新工作提供硬核支撑;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坚持“项目为王”,整合各类资源,积极争取科技项目和经费,核算2020年度十堰市全社会研究与开发(R&D)经费43.92亿元,争取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资金4855万元;创造性地开展科技金融工作,十堰市政府出台《关于推广“财政科技创新贷”的实施意见》,为主城区科技型企业落实“财政科技创新贷”31笔共计资金9219万元。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