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培育企业主体,锻造科技创新“生力军”。完善拓展“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创新物种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链。目前全市共高新技术企业126家,其中新能源产业4家、新材料产业32家、新信息智能制造39家、新生态绿色食品8家。今年申报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07家,其中新能源产业2家、新材料产业27家、新信息智能制造44家、新生态绿色食品11家。恒友化工等11家企业入选全省科创“新物种”企业,三宁化工上榜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百强。
二是建强平台载体,筑牢科技创新“桥头堡”。实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扩面提升行动,加快创建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目前全市建有宜昌市级及以上部门认定的科技平台的规上工业企业有40家,其中新能源产业2家、新材料产业15家、新信息智能制造13个、新生态绿色食品5家。在各类创新平台支撑作用下,2022年获得宜昌市级及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立项6个,其中新材料产业3个、新信息智能制造3个。
三是突出协同合作,打造科技创新“加速器”。积极推进与湖北省农科院、湖北工业大学等高校院所校地合作。对接三峡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推动校地合作。推进安福寺食品工业技术研究院建设。2022年各企业与高校院所签订的26项合作协议中,新材料13项、新智能制造5项、新生态绿色食品8项。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