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宜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科技系统围绕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加速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市场主体培育持续发力,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增长,相关重点工作取得成效。
一、创新主体培育持续发力。全市申报高企认定注册企业531家,同比增长126%,提交第一批评审企业177家,增长37%。全市科小评价通过1785家,入库1466家,同比增长33.6%,完成全年目标的67.24%。
一是联动培育。系统重构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后备库,与规上服务业后备库、专精特新“小巨人”后备库、授权专利企业库联动培育,充分掌握潜在企业,实施精准推送、精准服务“入库进高”。
二是精准覆盖。推行“部门+中介”服务模式,实施“全覆盖”走访,落实政策分类辅导、涉税精细帮扶、认定服务常态化等工作举措,形成支持创新主体研发的强大合力。结合“四上”企业“招培引育”,将195家“四上”培育企业纳入全生命周期培育,对其中168家非高新技术企业申报高企、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跟踪。
三是兑现政策。对2022年批准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孵化载体建设等,兑现奖补资金4272万元。宜昌市11家企业入选全省高企百强。发布宜昌高企“五十强”名单,形成“尊重创新主体、激发创新活力”的浓厚氛围。
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持续向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主体1106家,同比增长19.4%。一季度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77.87亿元,增长8.1%,产业主体和增加值首次跃升全省第二,仅次于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24.23%,高出全省2.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2.2个百分点。预计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在560亿元以上,占GDP的比重保持在20%以上。
一是三大领域持续增长。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统计单位,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建筑业领域、服务业领域,统计单位分别达到865家、54家、187家,统计单位数量同比增长17.8%、116%、12%。第一季度,三大领域高新技术增加值分别实现236.1亿元、26.8亿元、14.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9%、14.9%、15.9%。
二是高新技术企业贡献突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主体中754家为高新技术企业,占比68.2%,同比增长29.6%。工业领域规上高新技术企业628家,同比增长16.5%,占比76.1%,实现增加值190.5亿元,占比达80.67%;建筑业领域资质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4家,实现高新产业增加值26.8亿元,占比100%;服务业领域规上高新技术企业72家,实现高新产业增加值3.72亿元,占比25%。全部规上(资质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增加值221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79.53%。
三是县市区增长较快。14个县市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6个县市区增加值增幅都在10%以上,9个县市区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东部四县中,夷陵、当阳、枝江增幅在10%以上,夷陵高达17.8%;5个山区县中秭归、五峰两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全市水平,分别达到15.9%和14.5%;城区3区增幅高于全市水平,伍家岗、点军接近10%,西陵达到14%。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