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麻城市以科技赋能强县工程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四大工程为抓手,持续深化市校合作,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为麻城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了科技支撑。
一、高位推进抓保障,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坚持把科技创新驱动作为“一把手”工程,将其纳入市直部门和乡镇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之间协调联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合力推进科技创新”的工作格局,实现以创新促转型、以转型促发展的良好局面。二是强化政策支持。先后出台《关于大力支持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麻城市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三年实施方案(2020—2022年)》《麻城市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等政策文件,在去年发放4320万元的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奖励资金的基础上,今年兑现奖励资金7663万元,其中科技创新工作相关奖励比去年同期增长256.14%,持续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动力,营造激励创新的良好氛围。三是强化需求摸底。建立和完善了专家人才信息库、企事业单位合作需求库,为与专家教授对接合作搭建了载体渠道,全市共摸排在外麻城籍专家人才1691人,其中院士3名、研究员(含副研究员)88名、教授351名、副教授193名,全市46家企业单位有技术合作需求合计55条。
二、提能升级强产业,增强内生动力
一是培优育强创新主体。建设“科技型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育库,今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已经达到305家,同比增长32.03%,全市计划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10家,预计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将突破200家。二是推进产业创新提升。有序推进大别山电厂三期、高端石材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全力打造鄂东汽配产业集群、中部麻城石材产业集群。
三、校企合作引人才,加速成果转化
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基础,充分发挥内联外引作用搭建产学研沟通桥梁,助力校企合作共赢。一是争取省级项目引进人才。积极申报省科技厅、经信厅人才计划项目,先后引进各类高校专家教授112名,“三区人才”和科技特派员220余名前往生产一线展开技术需求对接,专攻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为麻城市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坚持平台赋能集聚人才。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为载体,围绕产业链,配齐人才链,建成产业技术研究院2家。建有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国家级、省级星创天地7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5家,黄冈市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11家,引进各类大学生创业团队、新型农民创业人才超过500人。三是深化校企合作用好人才。近三年麻城市通过人才引进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累计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50余项,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超55亿元,积极申报省科技厅各类科技项目10余项,争取省级项目资金超过550万元。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