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黄石市科技局紧紧围绕巩固四大优势产业集群和“1133”产业体系,深入实施“三大行动”,不断推动“链创”协同攻关机制走深走实、提速提档,赋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一、实施以需为导向的技术攻关“提能”行动
技术攻关是推动“链创”协同攻关的首要任务,通过狠抓技术攻关,增强产业链发展动能。
一是推动技术需求和供给精准对接。紧扣“链主”技术需求,构建“线上+线下”需求供给精准对接平台,推动企业与高校双向奔赴。今年已发布重点企业技术需求81项,组织企校专场对接活动25场,促成新兴管业、迪峰换热器等50家主导产业链企业与高校达成合作意向60项、签约23项。其中,惟景三维与华科等高校院所合作的12项企校合作项目获省级财政资金支持1300万元。截至目前,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182.25亿元、增长46.76%。
二是开展揭榜挂帅项目攻关。发布《黄石市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面向电子信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等主导产业,启动揭榜挂帅攻关项目,由企业出题、政府张榜、高校院所“揭榜”,破解产业发展“卡脖子”技术难题,共发布技术需求25项、揭榜19项,振华化学“亚铬酸钠基正极材料制备技术研发与应用”等企业10项技术需求立项。
三是支持承担省级以上重大科技项目。支持特钢精深加工、铜精深加工等产业链“链主”企业承担国家及省级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大冶特殊钢、华中铜业、人本轴承等企业承担省级以上重大项目49项,资金支持达9078.52万元,均创历史新高。
二、实施以用为导向的创新平台“提效”行动
创新平台是推动“链创”协同攻关的重要载体,通过狠抓创新平台应用,提高产业链协同攻关效率。
一是推进科技园区建设。出台《关于创新黄石离岸科创平台管理体制机制实施办法(试行)》《关于黄石科技城封闭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完善科技创新、产业基金、招才引智、招商引资“四位一体”体制机制,有效缓解主导产业发展中面临的技术攻关难、企业融资难、人才招引难、科技招商难等问题。黄石科技城新增入驻企业22家、累计入驻企业59家;武汉离岸科创园新增入驻企业(机构)23家、累计入驻100家;深圳离岸科创中心开园运营,开园当天签约项目21个,总投资51.75亿元。
二是搭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紧扣主导产业技术需求,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出台《黄石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指导意见》,组建市级产业技术研究院12家,实现主导产业全覆盖。加快培育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备案弘盛铜业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等市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193家。推进新型研发机构进阶提档,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达4家、企校联合创新中心22家。
三是共建校地合作创新平台。高标准建设黄石大学科技园,联合省内高校共建校地合作创新平台,推动高校与地方双向奔赴。武汉大学电子信息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创新中心、湖北工业大学创新中心已建成运营,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湖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5家创新中心将于今年全部入驻黄石科技城。今年来,通过黄石大学科技园,26项武汉科技大学等高校的科技成果在山力科技等全市重点产业链企业转化运用。
三、实施以引为导向的创新人才“提智”行动
创新人才是推动“链创”协同攻关的坚实支撑,通过狠抓创新人才引育,提升产业链智库质量。
一是强化柔性招引。强化离岸科创平台“飞地”引才,武汉离岸科创园等科创飞地汇聚科创团队100多支、研发人才1000多人,转化科创项目成果200多个。探索“引才在高校、用才在企业,编制在高校、岗位在企业”引才机制,创新性推行“高层次人才校企共享计划”,今年引进选派24名知名高校博士研究生到19家企业全职从事技术工作。
二是打造科技人才服务品牌。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面向生命健康、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重点产业链企业,新选派企业科技特派员50名、农业科技特派员65名,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00余项。联合科技部人才中心举办“科技创新CEO特训营”,30余名主导产业企业创始人或高管经面试合格后入营。创办“科创下午茶”等特色科创服务品牌,连续举办10期,解决主导产业链技术难题65个。
三是深化科技创新团队培育。出台《黄石市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管理办法》,对科技人才团队建设给予资金、项目、平台全方位支持,累计培育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1家、市级54家,培育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325名,有效提升全市重点产业链企业的智库建设水平。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