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黄石紧紧围绕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科技创新“五大”行动,走出了一条具有黄石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为黄石建设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注入强大动力,为湖北加快打造全国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贡献黄石力量。
一、实施创新型城市引领行动,点燃区域能级“强引擎”。一是国家创新型城市持续进位。黄石国家创新型城市、城市创新能力蝉联全国“双百强”、实现“双进位”。开展长江大保护创新示范区建设、获批湖北高校科技创新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试验区。二是加快推进光谷科创大走廊黄石功能区建设。成立由市委常委挂帅的光谷科创大走廊东部传动轴指挥部,高位统筹推进全市科技创新重难点工作。突出项目支撑,累计谋划实施重大项目60余项、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三是融圈入群步伐加快。投资7亿元,建成面积6万平方的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又在上海、深圳建成离岸科创中心,形成了深度融入武汉都市圈、链接珠三角和长三角的生动局面。目前,全市500余家企业与省内外200多所高校建立深度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每年开展联合技术攻关800余项。
二、实施攻关提能行动,壮大创新成果“活力源”。一是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深入开展技术攻关“十百千”工程,每年实施“揭榜挂帅”项目10项以上,支持企业技术攻关100项以上,服务科技型企业1000家以上。二是重大科技成果竞相涌现。用好黄石技术交易市场,出台支持成果转化奖励政策,对在黄石市转化落地的成果给予技术成果交易额15%的补贴,对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给予最高100万元的奖励。三是产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现有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4个,国家、省创新产业集群5个。
三、实施企业提效行动,构建创新主体“矩阵群”。一是创新主体规模加速壮大。深入开展科技型企业“双倍增两转化”行动,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化、规上企业高新化。2023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76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2313家,均实现三年翻番。二是科技企业质效显著提升。持续完善“科小-高企-瞪羚-独角兽-领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着力打造一流的科技领军企业。现有省百强高新技术企业5家,科创“新物种”企业76家、全球独角兽企业1家。三是企业主体地位持续夯实。坚持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研究制定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政策措施。近年来,100%市级技术攻关项目由企业牵头承担、95%以上的研发投入经费由企业贡献,90%创新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
四、实施平台提档行动,打造创新资源“新高地”。一是2.0版科创飞地成势见效。创新推动武汉、上海、深圳三地科创飞地与科技城高效联动,打通省内外人才、技术、成果等创新资源向黄石集聚的通道。通过武汉离岸科创园,引进高层次人才73名、研发人员400多名,16家入园企业联合武大、华科大等15所高校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50多项。二是黄石大学科技园初显成效。按照“政府引导、高校管理、平台投资、企业参与”的思路,引进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创院等高校院所入驻黄石并建立创新中心。其中,武汉大学(黄石)电子信息研究院已汇聚光电子信心领域高层次创新人才36人,攻克关键核心技术30余项,孵化企业7家。三是科创供应链平台高效运行。按照“地网筑基、天网链接、双向融合、政策赋能”工作思路,推动平台市场化高效运行;“1+6+N”的“地网”服务体系全面建立;“金网”不断夯实,新组建规模5亿元科创供应链投资基金,整合现有5.5亿元的科创基金、形成总规模10.5亿元的科创基金矩阵。
五、实施生态提优行动,营造创新发展“生态圈”。一是近悦远来的人才环境不断优化。创新“基金+项目+人才”引育模式,实施“东楚英才计划”“高层次人才校企共享计划”,设立1亿元的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基金,营造了爱才、敬才、重才、用才的浓厚氛围。二是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体系加快构建。联合省科技厅组建900万元的自科联合基金,设立了5000万元的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组建了1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正在加快组建市级科技创新基金矩阵,“拨投贷”联动、“孵化-加速-产业化-上市”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完善。三是全过程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持续完善。秉持“解决一个问题、办成一件实事、推进一项工作”的理念,坚持“周末跑企业”,打造“科创下午茶”品牌,搭建“面对面”“零距离”科创服务平台。连续举办“科创下午茶”14期,服务企业600余家,收集企业技术难题151个、解决销号87个。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