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从西北一隅到世界舞台 金川集团六十五载辉煌路

   2024-10-21 中国有色金属报
37
核心提示:金川集团科技广场 金川集团二厂区(局部)金川集团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川集团基层党支部深入生产现场开展主题党日

金川集团科技广场

 金川集团二厂区(局部)

金川集团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金川集团基层党支部深入生产现场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国家镍钴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金川集团数字化井下“5G矿运卡车”控制中心

金川集团二厂区全貌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发展,镍钴等关键战略资源成为国家发展的迫切需求。

应时代之需,践必然之行,开拓者的步伐随着新中国建设的嘹亮号角起航。1959年,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川集团)的前身——永昌镍矿在甘肃金昌应运而生。

金川人凭借艰苦奋斗、追求超越的精神,在环境艰苦的戈壁滩上,建起了世界一流的镍钴生产基地,为我国镍钴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65年风雨兼程,65载春华秋实,金川集团始终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见证了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回首来时路,“共和国镍钴工业摇篮”的美誉见证了金川集团的辉煌成就,也激励着一代代金川人甘于奉献,接续奋斗。

筚路蓝缕 开创镍钴工业奇迹

创业之路,皆非坦途。金川集团的创业历程,更是一部在艰苦环境中书写奇迹的壮丽史诗。

为突破国外对我国镍矿资源的封锁,第一批金川创业者吃尽苦头,为祖国镍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住着简陋的帐篷,吃着粗糙的食物,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匮乏的物资供应,他们用双手和简陋的工具,一铲一锄地开垦土地,一砖一瓦地建设厂房,终于在1964年成功产出第一批电解镍22吨。

一边建设,一边持续开展技术攻关。至1966年,金川集团建成我国首条万吨级镍钴铂族金属生产线,形成完整镍钴铂族金属产业链,一举改变了我国镍、钴及铂族贵金属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助力中国钢铁“硬”起来。

从1978年开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澎湃浪潮,金川人用20余年的时间,攻克了镍铜金属选冶回收率低、伴生金属综合回收和环境保护等诸多技术难题,采矿和镍冶炼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步入了世界先进行列,有力地保障了国内镍和铂族金属供应,也为后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老一代金川创业者以筚路蓝缕、背冰化雪的大无畏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中国镍钴工业的奇迹,孕育了深厚的金川企业文化。他们以身作则,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艰苦奋斗 追求卓越”的金川精神。他们的名字和事迹,成为了金川集团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后来者不断前行。

65年薪火相传、65年赓续奋斗。经过一代代金川人的传承践行,金川集团文化体系不断完善,成为金川员工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正是金川集团生而厚重的奋斗底色。

党建引领 铸就企业发展之魂

在金川集团这片历经65年风雨洗礼的热土上,党建工作始终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相辅相成。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金川集团的“根”和“魂”。65年来,金川集团党委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确保企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引领企业在市场风浪中稳健前行。

从改革开放的春风拂面,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再到国际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一直以来,金川集团党委以党建为引领,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党的旗帜在哪里飘扬,金川人的心就向哪里汇聚,为金川集团的发展不懈奋斗。

在金川集团,党建工作不仅仅是口号,更是行动;不仅仅是要求,更是实践。金川集团党委创新性地将党建工作要求融入公司章程,让党组织的地位法定化,董事会建设规范化,实现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的完美融合。

2024年,随着党建提升“八大行动”的启动,这股红色力量再次被激活,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紧密相连,与生产经营、改革发展深度交融,与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无缝对接,如同一股股新鲜血液,注入金川集团每一个细胞,激发前所未有的活力。

在金川的各个车间、班组,党建与业务的无缝对接,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党员先锋引领行动”的旗帜高高飘扬,到“千米井下党旗红、提质增效勇争先”的壮志豪情,每一个活动都激发着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党员干部、职工找准职责定位,明确努力方向,汇聚起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金川集团电线电缆公司的转型之路,便是最鲜活的样本。2019年,该公司正处在市场化改革的爬坡过坎阶段。面对困境,该公司党委果断决策,通过加强党的建设,明确党组织在企业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实现党建与业务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在党建的引领下,电线电缆公司迅速实现重大转变,荣获多项行业荣誉,成为金川集团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典范。

从实施“一党委一品牌”到推广“一支部一特色”,再到创立“一区一岗两队”与“双创双争当”,金川集团铜贵公司“党建+”考评机制、金川集团镍盐公司金柯分厂融合型党员先锋岗、金川集团工程建设公司“党建+项目”攻关模式……一系列创新举措让党建工作在基层一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迄今为止,金川集团已成功打造29个特征显著的党建示范品牌。

党的组织如根系般深入每一个基层。309个基层党组织、8000多名党员,如同8000多面旗帜,在生产经营一线高高飘扬,引领着创先争优、攻坚克难的浪潮,为金川集团高质量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人才是金川的未来,党建则是人才成长的摇篮。金川集团党委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通过“青年基础人才‘135’培养工程”等一系列举措,为青年人才搭建成长舞台;开展青年岗位练兵活动,通过导师带徒、每日一练、技术比武等实践活动,提高青工技能素质;完善青年人才培育机制,加强人才引育留用,为青年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活环境,推动青年人才职业发展;加强年轻干部监督管理,建立年轻干部成长档案,全面掌握年轻干部成长轨迹,为选准用好年轻干部提供参考依据。

作为国有企业,金川集团始终坚守社会责任,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通过一系列暖心举措,切实保障并改善职工生活。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投入资金助力地方发展,产业帮扶甘肃省积石山县和永昌县,展现企业大爱;坚持金昌市和金川集团市企融合发展,推动多项重大项目落实落地。在国际合作方面,金川集团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合作,彰显了国企的国际视野和全球合作精神。

创新驱动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创新是金川集团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金川集团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不断完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建立科技投入刚性增长机制,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在金川集团的生产车间,现代化的生产线井然有序,智能化设备在精准作业,高附加值产品正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走向市场。从传统的镍钴开采、冶炼,到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技术领域的深耕细作,金川集团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拓展产业边界,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的华丽转身。

在镍钴共伴生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正紧锣密鼓地开展各类试验和技术攻关。“我们自主研制的无人驾驶地下矿卡,为国内首台新能源无人驾驶地下矿卡。该矿卡通过快速换电技术实现24小时不间断运输,人员投入可减少50%以上,综合运输效率可提升30%。”该实验室负责人表示,新研发的无人矿卡搭载领先的电池动力系统,实现了零排放、低噪音、自主快速换电、无人驾驶,在打破传统燃油车井下作业局限的同时,还可为矿工们创造更加清洁、安全的工作环境。

走进金川集团科研中试平台,科技气息扑面而来。这是金川集团科技创新的核心地带,也是高温合金等新材料研发的重要基地。“我们生产的高温合金,不仅要耐高温,还要在极端环境下保持稳定的力学性能。”中试平台科研人员介绍。通过铸造、粉末、变形等3种工艺的综合运用,金川成功研发出多种牌号的高温合金产品,广泛应用于涡轮发动机叶片、燃气轮机叶片等关键部件。这些产品的问世,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更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金川集团龙首矿区,另一场科技创新的革命正在悄然上演。传统的矿山运输,不仅人力成本高,而且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为改变这一现状,金川集团联合中国电信、北京速力等知名企业,共同研发了5G+电机车无人驾驶系统。“我们的电机车已经实现了全流程无人驾驶。”实验室工作人员自豪地说。通过5G网络的高速传输和精确控制,电机车能够在井下巷道中自主规划线路、精准定位、自主运行。该项目充分利用5G技术‘大数据量、低延时’等特点,电机车操作人员仅在地表集控室内通过输入任务指令,便可一键完成全自动无人驾驶功能,整个过程无需驾驶人员干预;相较于传统的人工驾驶,井下‘5G+电机车无人驾驶’不仅满足与日俱增的井下出矿需求,还极大地提高了矿石运输自动化程度。这一创新成果的应用,为矿山行业智能化转型树立了标杆。”

在金川集团选矿厂,数字化技术与传统选矿技术的创新融合争先亮相。“你好,小金。检测231浮选机轴承温度。”这是选矿厂一选矿车间调度中心岗位人员正在通过创新研究开发的磨矿智能控制系统AI智能机器人下达巡检指令。“近年来,选矿厂坚持“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将智慧生产理念引入选矿生产系统,创新应用数据自动采集和诊断决策、三维仿真、机器视觉、人机交互等技术,先后形成了“碎矿作业人工智能操控”“选矿药剂智能供配”等10多项行业领先的优势技术,建成了“5G+”智能样板间。”该厂科研主管人员介绍道。这些科技“狠活”彻底变革了选矿厂延续几十年的传统作业方式,实现了选矿由人工操作到无人操控、再到人工智能的三大“蜕变”,2023年,该厂先后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和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授予的“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和“数字化车间”称号。岗位人员神采奕奕地说:“现在我们岗位工从现场生产岗位撤出,实现了作业人员与现场粉尘、噪声等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隔离,作业环境好,操作既简洁又智能,劳动生产率提高3.2倍,设备故障率下降13%,生产成本下降2.2%。”

在金川集团镍盐生产线,科技创新同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硫酸镍作为电池材料的重要原料,其纯度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电池的性能和安全。为提升硫酸镍质量,金川集团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优化生产工艺流程,目前,金川集团硫酸镍产能已达20万吨/年,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前列。金川电池级硫酸镍年产量已经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三元正极材料产量更是位居全国前列。

在金川集团铜贵公司,科技创新同样结出累累硕果。作为金川集团铜镍冶炼下游工序,贵金属冶炼分厂承担着从冶炼副产品、二次资源中提取铂族金属等贵重金属的重任。然而,这一过程并非易事,需要极高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生产经验。“我们通过不断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成功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实现了铂族金属的高效提取。”贵金属冶炼分厂的负责人说。如今,金川贵金属产能已经位居全国前列,为我国贵金属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金川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斐然成绩,得益于企业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投入,更得益于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科研团队。金川集团始终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对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团队和个人给予重奖;积极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在金川集团的科研一线,随处可见科研人员忙碌的身影。他们或在实验室里潜心研究,或在生产线上精心调试设备,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金川集团科技创新的新篇章。

深化改革 激发企业发展动力

改革是金川集团发展的必由之路。金川集团作为中国镍钴工业的领军者,历经数十载风雨兼程,不断深化改革,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坚定地向着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迈进。

1959年,永昌镍矿的成立拉开了中国镍钴工业建设的序幕。此后,金川集团经历多次更名和重组,每一次变革都为企业发展谱写了新的篇章。2001年,金川集团有限公司宣告成立,企业正式告别工厂制,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实现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2012年,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企业整体股改全面启动,完成由有限公司向股份公司的转变,为企业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金川集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全面深化国企改革。截至2024年6月,金川集团已累计完成改革任务23项,占55项任务的41.82%,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强化重点领域支撑保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金川集团以更大的力度布局25万吨铜材深加工、半导体封装新材料等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产业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金川集团制订了“三化”改造行动计划、碳达峰行动方案,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完成“三化”改造投资44.8亿元,同比增长7.1%。

在持续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方面,金川集团强化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2023年,金川集团完成科技投入49亿元,同比增长10.9%,占主营业务收入的3.5%;围绕矿山、选矿、冶金、化工等领域,制订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计划,并成功突破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新产品18种,批量化产销11种。

在强化重点领域支撑保障方面,金川集团积极参与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强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持续全面强化风险防控,健全多层次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确保企业稳健发展。

在深化改革过程中,金川集团坚持以市场化方式深化整合重组,持续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通过资产重组、股权调整等方式,加快产业专业化整合,形成规模实力更强、布局结构更清晰的专业化产业板块。

在推动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和市场化经营机制制度化长效化方面,金川集团不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规范董事会建设,完善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事项清单,并全面构建新型经营责任制,完善收入分配机制,深入落实全员绩效考核,确保收入分配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和一线苦脏险累岗位倾斜。

展望未来,金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阮英表示:“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主责主业,立足国家发展需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向着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奋勇前进。”

  (张雪卉 姚宏华 张爱玲 张俊成)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