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理事会副理事长许强在接受《中国科学报》专访时,就量子科技发展的重大意义、北京推进量子科技研究的重要举措进行了详细阐述。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6日下午就“量子科技研究和应用前景”举行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在前沿科技、核心技术等问题上的宏大视野和战略布局。
当前,全球已进入数字经济时代,量子科技是具有关键作用的“杀手锏”技术,特别是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等前沿技术的突破,将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战略价值。
正因为此,近年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争相在量子信息领域制定战略,加大投入。量子科技成为各国战略必争之地。在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下,量子技术领域的科技创新就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关乎国家核心竞争力和国家发展未来。
营造推进量子科技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
近年来,北京市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若干基础科学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超前谋划部署,积极培育了一批战略科技力量。2017年底,北京市联合中科院、北大、清华等院所高校成立的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就是承担了这样的历史使命。
我们深知,建设战略科技力量,体制机制创新是重中之重。因此,2018年初,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支持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实施办法(试行)》,明确提出新型研发机构由战略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领衔,采取与国际接轨的治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赋予新型研发机构人员聘用、经费使用、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充分自主权。
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作为北京重点布局成立的新型研发机构,北京市以这家机构为“试验田”,在诸多方面推出了一系列的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在治理模式上,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在组织架构上,量子院是独立法人事业单位,但不定机构规格,不核定人员编制;在运行机制上,支持量子院探索“小核心、大网络”的建设模式,与共建单位“共建共商共享”,打破“三堵墙”(机构之间的墙、学科之间的墙、科学和产业之间的墙),与共建单位一起,推进人才双聘、联合攻关、知识产权共享、联合培养学生、设备共享等一系列重要举措,实现了存量资源整合。
北京在量子信息领域的整体优势更加突出,“集团军”效应初步形成。
同时,北京市构建了强有力、按需保障、稳定支持的政策体系。科委等相关部门和海淀区,在政策指导,空间载体建设,产学研促进,人才引进与培养,科研人员住房、落户、医疗、入境、出行、子女入学、配偶工作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方面,大力支持,营造良好环境,让科学家心无旁骛搞科研。
促进量子科技领域产学研协同创新
在量子信息科学领域,北京市从基础研究、器件研发到产业布局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北京市的高等院校、中科院、各部委的研究院所和高科技企业拥有最齐全的相关学科和最顶尖的科研队伍,具有国际一流的实验条件和完整的产业链。
目前,量子院已与各共建单位形成了科研的协同创新。超导量子计算团队已产出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搭建的测试系统可以满足50个比特样品的量子测控,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量子计算中衡量测试水平的重要指标两比特门保真度达到99.53%,达到国际一流研究组水平,与Google公司持平;拓扑量子计算研究团队提出了数年内实现首个拓扑量子比特的技术路线图,相关成果于2018年发表在《自然通信》上。
在产学研协同方面,已经与清华合作,联合组建团队,启动超短超强激光器、量子直接通信2个产业化项目。其中,量子直接通信龙桂鲁教授团队攻克了量子直接通信的安全容量估计、高损耗信道编码、量子存储替代等三项关键技术,研制了具有实用价值的样机。2020年6月,成功完成了样机的全部设计功能和长时间稳定检测,有力推动了量子直接通信技术的实用化进程。
同时,北京市支持量子院与骨干龙头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已经与一家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在量子计算方面联合组建团队,联合攻关。下一步,北京市还将支持量子院与其他相关大企业合作,培养用户、健全产业生态,促进科学研究、企业需求和应用场景之间的有效对接。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