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明月湖实验室汇聚人才 瞄准镁基储能材料研发——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复生

   2024-11-18 中国有色金属报
24
核心提示:11月11日,在经过两年的筹建之后,明月湖实验室正式揭牌。明月湖实验室以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为核心,瞄准材料领域,聚

11月11日,在经过两年的筹建之后,明月湖实验室正式揭牌。明月湖实验室以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为核心,瞄准材料领域,聚焦新一代颠覆性储能材料、高性能轻量化材料、智能新材料和材料智能设计等重点方向,整合优势科技资源,建设材料领域国际一流的创新高地、产业化高地。

明月湖实验室自启动建设以来备受关注,目前建设进展如何?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果?未来又有哪些重大规划?笔者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市科协主席、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院长潘复生。

培育和创造

  重庆新一代支柱产业

当前,全球能源结构仍以化石能源为主,但能源转型加速,特别是水能大幅度增加,煤炭占比已大幅度减少。而我国能源结构“一煤独大”,严重制约减排进程。

潘复生认为,要解决这一难题,有两个途径必须给予特别的关注。第一个途径是节能减排,第二个途径是能源转型。前者是目前保障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最现实的途径,后者是解决“双碳”问题最根本的途径。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储能是核心,新一代储能材料与装备的发展尤为关键。只有把储能材料装备产业做大做强,才有可能实现可再生能源和氢能的大规模使用。

明月湖实验室是重庆布局战略科技力量,加快构建实验室体系,推动国家实验室重庆基地等落地,高标准打造“重庆实验室”的重要举措,是聚焦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新质生产力需求,打造重庆市科技创新高地、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工程,是培育和创造重庆新一代支柱产业的重要举措,体现了重庆对我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能源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伟大征程重要历史担当。

2022年11月,明月湖实验室进入筹建期。经过两年的筹建,实验室积极开展人才团队建设、布局科研攻关、谋划产业化项目、筹备产业引导基金,已经形成以“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为支撑的“四个一代”建设雏形。

已引进15个科技团队

潘复生介绍,在人才团队方面,实验室筑巢引凤、优化完善人才管理体系,暖巢留凤、强化营造人才创新氛围,固巢育凤、加快搭建人才引育平台,人才聚集效果明显,实验室人才数量近300人。

“我们引进镁基固态储氢团队、镁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团队、镁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团队、镁离子电池电解液团队、镁离子电池隔膜材料团队、金属空气电池团队、热电材料团队、智能材料团队、纳米新型储能材料绿色制备团队、高温超导材料技术团队等15个科技团队;谢建新、彭寿、陈光、韩恩厚、郭再萍、郭正晓等院士等已开始积极组建团队。”潘复生介绍。

不仅如此,实验室还向全球招募高层次人才,报名人数超过1500人。目前,已从海外多个国家引进优秀青年学者10余名,引育国家级人才10名。截至目前,明月湖实验室已有全职人员287人,兼职人员53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以上人员达70%以上,初步形成了人才汇聚效应。

连续3年荣获“镁未来技术奖”

科研攻关方面,明月湖实验室积极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活动,在国内外开始产生重要影响,实验室自我发展有了良好的开局。

聚焦储能材料、轻量化材料、智能材料与材料智能设计领域,实验室累计牵头、参与申报项目14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项目2项、市科技局“揭榜挂帅”重点项目2项、技术预见与制度创新项目1项。

实验室签订重大横向科研项目1项,获得横纵向科研项目总经费2000余万元,安时级镁离子电池荣获2022年国际镁协“镁未来技术奖”。随后,镁基固态储氢材料与装置和镁合金一体化超大压铸件再次斩获国际镁协“镁未来技术奖”。

  一大批产业化项目落地

明月湖实验室着力加快推进项目产业化,一批重要产业化项目已经落地。

2022年7月,实验室与中铝集团、广东国研签订镁储氢和镁电池合作协议。实验室还与宝钢金属签订了《低成本镁基固态储氢》合作协议,目标2~5年实现工业化生产;宝武集团已投入200多亿元进入镁产业,推动重庆博奥镁铝金属制造有限公司的“高性能轻量镁铝合金生产基地暨镁铝合金创新研发中心”项目获得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镁合金储氢材料正在向产业化推进,市场需求量有望每年超过200万吨。去年8月,实验室与青海盐湖签订镁电池合作协议。

今年以来,世界电池头部企业超威集团投入4亿元,在两江已注册成立重庆超威镁储能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发镁电池商业化产品;与宝武集团、重庆美利信合作成立中国镁铝合金超大铸件研发中心,与赛力斯签订正式合作协议,镁合金一体化铸造产品已开始规模化应用。除此之外,明月湖实验室正在与浙江物产中大、华电集团、海畅集团签订产业化合作协议。

未来科技成果转化200项以上

在国际国内平台建设和学术交流方面,实验室积极开展开放合作,平台建设与学术交流成效明显。实验室牵头成功获批了中国储能材料与装备协同创新平台,团队成员参与组建了“高端装备铸造全国实验室”“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国家级平台,以及“国际镁学会”“国际储能材料学会”等国际平台,正在牵头组建国家轻金属技术创新中心和国际功能材料学会。

未来,明月湖实验室力争通过为期12年共4期的建设,建成国家级平台1个,累计形成高水平标志性成果10项以上、培育国家级人才40名以上、建成高水平科技团队30个以上、人员规模超过3000人、形成专利(含申请)5000项以上、完成科技成果应用及转移转化200项以上、服务或孵化企业共计1000家以上。

“我们将深度聚焦新一代颠覆性储能材料、高性能轻量化材料、智能新材料和材料智能设计等核心领域,整合国内外优势科技资源,聚集国内外顶尖研发人才和团队,明月湖实验室人员规模不少于3000人、构建‘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科研布局,力争建成国际一流的材料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化高地。”潘复生表示。

(赵鹏)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推广科技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