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广东推出豇豆绿色生产技术可降低90%病害

   2024-07-18 南方日报
31
核心提示:南方日报讯(记者/邵一弘)全新绿色生产技术方案问世,为豇豆生产成本与食品安全找到新的平衡点。日前,该技术的现场观摩交流会

南方日报讯 (记者/邵一弘)全新绿色生产技术方案问世,为豇豆生产成本与食品安全找到新的平衡点。日前,该技术的现场观摩交流会举行,吸引来自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浙江大学、贵州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海南省农科院蔬菜所等机构专家齐聚湛江现场。

该技术方案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下称“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下称“蔬菜所”)、省农科院湛江分院主导完成,蔬菜所所长谢大森介绍,本次示范依托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集纳全国多地核心技术,使豇豆病害发生率下降90%,农残检测合格率达100%。

综合全国防控技术新成果

豇豆在广东俗称豆角,在南方有广泛栽培。长期以来,其病虫害多发困扰产业发展,防病治虫又易因施药不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十余年来,全国多个科研院所致力于攻关解决该矛盾,推出各类防控措施,成效各有长短。

豇豆病虫害发生因素复杂,传播媒介多样,集成各项技术并非简单地尽锐出战,如何使其协调配套,互不拮抗是技术关键难点。一年多来,谢大森与团队调研了海南、广西、贵州等地的豇豆绿色防控试点基地,综合省内外植保专家的新成果,引进防虫网、新型包衣剂、菌剂、绿色农药等新技术及“蔬菜小喇叭”智能化管理系统,形成“高效不费钱、优质不减量”的豇豆绿色生产新模式。

“我们在豇豆标准化试验基地设立了3米高全围网,有效阻隔了蓟马、斑潜蝇等虫害的侵入;整地时结合施药采用种子包衣,有效控制了土传病虫害的发生;两种新型菌剂则有效防控了豇豆根腐病的发生。”省农科院湛江分院主任沈卓博士介绍,“该技术还利用‘蔬菜小喇叭’实时监控空气、土壤温湿度,合理安排施水肥、打药等各项进程”。

成本亩产与市面行情接近

7月初,新技术在湛江豇豆收获期迎来“大考”。经测算,示范基地与两对照组相比,蓟马、斑潜蝇等虫群数分别减少了80%和90%;防虫网+绿色防控集成技术使豇豆病害发生率下降90%;示范过程中用药量减少了60%,用药间隔期延长了1到2倍,农残检测合格率达到100%。

此外,示范基地几个不同的豇豆品种亩产在1800—2500公斤,每亩成本约5000元,湛江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认为数据与当地行情接近,具备向全市示范点推广的条件。但在谢大森看来,技术从完善到完美尚缺一块拼图——品种。

“在满足农残检测合格率的条件下,本次试验品种亩产差异较大。”谢大森说,“下一步,我所将精选纱网小环境的豇豆品种,加快优质、抗病、耐虫、耐弱光新品种选育;同时优化栽培管理技术,调整防控措施,在产品农残检测全部合格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推广科技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