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大科学装置共建共享、人才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大湾区协同创新按下“加速键”

   2024-11-17 南方日报
35
核心提示:16日,广东广州南沙国际会展中心迎来自己的“大湾区科学论坛时刻”。南方日报记者许舒智摄  11月17日,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在广

16日,广东广州南沙国际会展中心迎来自己的“大湾区科学论坛时刻”。

南方日报记者 许舒智 摄

  11月17日,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在广州南沙举行开幕式和主论坛。今年的论坛首次由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政府联合主办。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五周年、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的背景下,粤港澳科技交流合作将成为与会嘉宾聚焦的话题。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按下‘加速键’。”11月初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4》对大湾区给予高度关注。以今年的大湾区科学论坛为契机,粤港澳科技交流和协同创新将进一步向纵深推进。

  ●南方日报记者 卞德龙

  协同打造全球

  原始创新高地

  10月底,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主任王生等专家一行赶赴香港,与港澳8所高校分别签约,合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首台同步辐射光源——南方先进光源。

  “内地与港澳高校、科研机构将共同探索南方先进光源合作建设新模式,实现大科学装置的共建共享。”王生说。

  中国散裂中子源、江门中微子实验、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大科学装置集群正在大湾区加速形成。同时,这里还拥有丰富的科教、人才资源,如何形成协同创新的合力?大湾区各地不断探索。

  在广州,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南沙分中心在穗港之间建设一条高速的“点对点”光纤网络专线,港澳用户可方便快捷地使用“天河二号”超算资源;

在东莞,中国散裂中子源与港澳科研机构保持合作互动,7000多个注册用户中1/4来自大湾区,已完成1700多项用户实验课题。

  2019年启动建设的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则是三地共同开展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的重要平台,截至目前已建成31家。广东还在推动实施由港澳方牵头建设联合实验室的新模式。

  “广东将以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为支点,链接全球创新资源,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基础科学研究高地。”省科技厅党组书记龚国平说。

  广东科研经费

  跨境拨付至港澳超4.6亿元

  不久前,《深圳市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公开征求意见,提出支持内地和香港创投资本在河套合作区共同设立创投基金,这将为科研人员在河套合作区创新创业带来新的利好。

  科技要素的互联互通是加强科技合作的基础,在粤港澳大湾区,资金、人才、数据、科研物资等要素加速流动。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广州)在香港、深圳分别设立了分部,此前,实验室向香港分部依托单位——香港科技大学成功拨付3800万元科研经费,这是广州市首笔科研资金成功跨境拨付。

  “打通‘资金过河’的渠道,极大便利了香港科技工作者参与内地科技计划。”香港科技大学海洋科学系创系主任钱培元说。

  广东支持港澳科研机构牵头或参与本省财政科研项目,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面向港澳开放,截至目前全省科研经费跨境拨付至港澳累计超过4.6亿元。

  在人才交流方面,大湾区内地9市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已全面落地,同时,横琴、前海、南沙、河套推行税收等优惠政策,成为吸引高层次人才落户的“强磁场”,各类人才“北上南下”,交流密切。

  随着粤港澳科技合作不断深化,大湾区不断锻造科创“硬实力”。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已连续五年蝉联全球第二位。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推广科技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