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经济大盘中,珠三角依旧扮演至关重要的“发动机”角色。
2024年前三季度,珠三角九市GDP合计81350.65亿元,同比2023年前三季度78146.53亿元,增加3204.12亿元,对广东省GDP贡献超过八成。
作为中国经济三大增长极之一,珠三角通过自身快速发展,吸引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经济规模持续扩大。其中,深圳和广州GDP总量分别以2.6万亿元和2.2万亿元成绩领跑。
总体来看,当前珠三角正处于向创新驱动的高质量经济转型阶段,基础建设、科创资源等优势进一步集聚,黄金内湾沿岸城市爆发出“湾区经济”的发展势能。
●南方日报记者 朱紫强
亮点
深莞发展动能强劲
黄金内湾发展向好
前三季度,黄金内湾沿岸城市深圳、东莞、珠海、中山经济增速表现亮眼,增速高于全省(3.4%)。这些城市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优势,成为珠三角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点。
其中,深圳以5.4%的GDP增速领跑珠三角。数据显示,深圳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增加值更是飙升13.7%。包括3D打印设备和服务机器人等新兴产品产量大幅增长。这一数据反映出深圳在科创领域上的“先发优势”,推动深圳在全球产业链分工占据高端位置。
东莞紧随其后,以8793.79亿元的GDP总量和4.5%的增速,稳居珠三角经济增速前列。作为制造业之都,东莞近年来在智能制造和电子产业上持续发力,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发展积极因素累积增多,尤其是以华为为龙头的科技企业,利用东莞长期形成制造业产业集群,在面对全球供应链重塑机遇时,发挥电子产业的规模经济优势和产业链协同效应,不仅守住了制造业优势,还成功推动了产业升级。如9月10日华为发布全球首款三折叠手机HUAWEI Mate XT,华为商城48小时内显示预约量已超537万人。
珠海的表现同样抢眼,前三季度GDP增速达到4.8%,工业成为经济增长的稳压器和压舱石。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近年来,珠海以集成电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抓手,加快推动科技产业链布局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其中,高端装备制造、集成电路、精细化工、智能家电、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业分别增长33.4%、28.4%、15.5%、13.8%、5.4%、4.8%。
受益于“深中通道”通车以及“工改”利好,中山前三季度经济增速达到4.1%。中山近年来大力推动新能源、智能家电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新兴产业比重逐步增加,逐步减少对传统产业的依赖,经济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得到提升。
广州是黄金内湾沿岸城市中,经济增速相对较低的城市。当前,正通过深化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积极应对传统汽车产业下行压力,力争在新能源赛道上占据一席之地。近日,广汽集团从珠江新城搬迁至番禺,文远知行WeRide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全球自动驾驶第一股,这都是广州产业布局黄金内湾,并快速发展壮大的例证。
黄金内湾沿岸城市亮眼表现,彰显出湾区经济的活力。通过抢抓全球供应链重塑机遇,黄金内湾沿岸城市展现出巨大的发展韧性与潜力。而深圳、东莞等珠江东岸城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积累的领先优势,将持续助力珠三角进一步增强抗风险能力。
挑战
广佛肇传统产业承压
新兴产业加快孕育
从珠三角各市经济数据看,广州、佛山和肇庆GDP增速分别为2%、1.6%、2%。从增速看,广佛肇经济正承受压力。但分产业看,也能看到多重积极因素。
佛山长期依赖家电、家具和建材等传统制造业。受房地产市场波动影响,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2%。从产业关联理论来看,房地产表现,已通过产业关联传导到相关传统制造业。
另一方面,近年来佛山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积极布局。据佛山统计局公布,前三季度佛山重点行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6.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4%。新动能产业较快发展,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1%,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9%,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7%,信息化学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8.0%。但这些新兴产业在佛山的产业大盘中尚未形成主导地位,转型成果需要更多时间来积累,还需一定资源投入。
广州汽车产业在全国地位举足轻重,很长时间里都是中国汽车第一城。2023年,广州汽车产量为318万辆,连续5年全国第一。但据广州市统计局统计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广州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7.4%,仍处动能转换深度调整期”。
但对于业内人士来说,早已预见新兴产业发展的积极因素。“粤港澳大湾区是全世界最具创新活力的经济地区之一,拥有华为、腾讯、电子五所、亿航智能、联合飞机、小鹏汇天、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广汽集团等和低空经济相关的先进技术企业,区域政产研协同合作大有可为。”广汽集团一高管表示。
以建材和五金加工为主的肇庆,近年吸引了一批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企业,尚未形成规模,因而总体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6%。但积极因素表现在,新入库工业企业势头迅猛。据肇庆市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市去年新入库的规上工业企业在前三季度累计实现增加值22.33亿元,同比增长92%,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5个百分点。要摆脱当前发展状态,肇庆仍需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附加值提升,并加大对新兴行业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加快对接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发达城市的产业资源转移。
广州、佛山、肇庆面临的发展问题,无不指向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承压,新兴产业有待壮大这一现状,这也是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不可绕开的难题。因过度依赖传统优势产业,容易使区域经济受到产业波动冲击。一旦市场出现下行波动,便会面临较大发展压力。广佛肇应加速推进新兴产业布局,借助创新和高附加值产业来提升竞争力,进而在区域经济竞争中走得更稳。
展望
发挥科创集群优势
加快跨江资源整合
珠三角东西两岸经济增速“温差”,并不是不可打破。
近日,南中高速的通车,打通广州、深圳和中山之间快速通道,将加速区域要素流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这是因为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降低区域间的交易成本,促进要素的流动和区域间的经济联系。深圳的产业资源、广州的金融和服务资源等将更便捷地辐射至中山等珠江西岸城市。
未来珠三角的发展,离不开区域协同与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随着南中高速、深中通道等一批跨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进程正逐步提速,可为珠三角的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动能。
更关键的是,大湾区科技创新实力正在集聚。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GII)百强科技集群显示,中国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连续第二年位居世界第一。其中“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连续五年蝉联全球第二位,仅次于日本东京—横滨城市群,在全球也是非常突出的存在。
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持续推进,广州、深圳乃至香港的大湾区科创力量可借助陆续开通的跨江通道,源源不断辐射至珠三角西岸城市。这种区域间的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将有利于知识和技术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和应用,在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一个创新生态圈。
受“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辐射,惠州形成5G及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电池等主导产业,产业规模稳居全省第三。前三季度,惠州GDP为4196.7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7%。
面对当前东西两岸发展“温差”,广州都市圈应保持战略定力,加快新兴产业布局。以布局速度之迅速为高质量发展腾挪空间。对于这三座城市而言,当下发展最大的优势,就是加强东西两岸“同频共振”,进一步优化跨江资源配置,即通过市场力量和政府引导,加快“以东岸城市之科创优势,补西岸城市之不足”。
暨南大学教授、数字经济与未来城市研究院院长胡刚认为,世界一线城市,有三座位于大湾区,可见大湾区发展潜力之大。珠三角东西两岸取长补短是区域协同的必由之路。
随着基础设施的优化、产业链的协作以及创新资源的整合,在“湾区经济”的光环下,珠三角发展积极因素正不断涌现,产业转型升级的要素资源持续释放。在新一轮区域协同和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珠三角前景依然广阔,将为中国经济的持续高质量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推广科技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