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省科技大会在广州召开,会上颁发了202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6家松山湖企业、高校作为项目牵头方或主要完成单位,获得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数量为近年最多。
获奖项目的背后,是一大批面向产业发展重大需求的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使松山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松山湖科学城,从上门服务精准解决企业难题、创新合作模式助推企业加速研发,到开放共享科研仪器降低科研成本……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发展新模式正在这里形成,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推动力。
●凌乐仪 何绮莹 陈启亮
个性化服务让企业“跑起来”
从站上松山湖投融对接会的舞台,到签订2000万元的投融资合作,东莞市海珀科技有限公司CEO史磊用了不到5个月。作为一家成立刚满4年的公司,海珀科技的首轮融资十分顺利。
海珀科技是一家研发制造纳米级激光加工设备的企业,产品应用在手机、穿戴产品、电脑等3C行业的半导体微加工环节。
2021年,史磊与7名合伙人投入3000万元自有资金,在松山湖创立了海珀科技,经过两年多的潜心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7款“首台套”设备研发成功。2023年,公司实现了1500万元的销售额,并计划开启首轮融资,从而加大研发投入、开展与高校的技术合作。
“像我们这样技术出身、第一次创业的创业者,面对资本市场比较迷茫。”史磊表示,松山湖科技创新局的一次上门走访,为企业融资打开了新局面,工作人员不仅讲解了最新科技政策,还为企业现场“把脉”,邀请金融专家为团队梳理股权架构、提炼商业计划书亮点。
不久后,史磊应邀登上了松山湖“周二有约”高成长企业推介会的舞台,向高瓴资本、达晨财智等40余家业内知名投资机构展示企业亮点,最终与3家机构达成投融资合作。
松山湖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科技企业注入金融活水有助于企业发展壮大。目前,松山湖设立了总规模10亿元的松山湖天使基金,位于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的松山湖科技金融中心,可提供“一条龙”式的投融资策划、辅导。
了解企业是开展精准服务的基础。今年以来,松山湖科创局通过线下走访企业,摸清梳理了多项企业需求,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小规模产学研对接会,邀请大湾区高校、研究院的专家教授为企业解惑。截至今年8月底,松山湖科技创新局已组织开展54场产学研对接活动,发布产学研活动简报多期,涵盖技术需求、技术供应、活动预告、活动总结等信息。
今年4月重新修订的松山湖系列科技政策2.0版,从促进源头创新、支持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培育、创新环境营造等方面助力松山湖构建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创新生态。
10月23日,全市首个“东莞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集聚区”也授牌落地松山湖,未来将依托重大科研平台的优势,招引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大型专业科技服务机构落地松山湖,并推动各类研发主体开展产研分离,引导新型研发机构、材料实验室和高校等科创平台孵化一批科技服务企业。
创新模式让科研机构“火起来”
首批入驻企业占园区全部使用面积的75%,毗邻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一期的东莞市新材料产业园自开业以来就备受关注。半年过去,近日,记者在此采访时看到,米开罗那(上海)工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派繁忙。
“依托实验室,东莞市新材料产业园建立产业集成、技术集成的科技创新模式。入驻园区将加快我们研发项目产业化的进程。”米开罗那董事长兼总经理万新军对记者说,今明两年,米开罗那将在产业园完成8项研发课题和相应的中试线整线研发,之后计划把公司的第4个工厂——专注锂电的高端智能装备工厂布局在东莞。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是广东首批省实验室之一,也是参与松山湖科学城建设的重要科研平台。
“我们不是要成为电池厂的竞争者,而是希望通过新技术服务行业,赋能所有电池厂。”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副主任、锂离子电池材料团队负责人黄学杰说,材料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一种新范式正在这里逐渐成形,期待大批新能源研发工程师聚集于此,携手共筑松山湖的“能源谷”。
随着越来越多企业、科研团队入驻,产业园将打造东莞新能源材料产业聚集核心区、大湾区新能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与技术策源地。
在松山湖,科研平台一方面通过创新产学研模式,吸引企业、科研团队积聚发展,另一方面也积极鼓励人才团队走出去,主动探寻企业研发难题。
大湾区大学(筹)高级研究员段华伟平日里除了教学科研,还时常带领团队深入企业的研发一线。2023年开始,他以松山湖科技特派员的身份,与广东科飞自动化有限公司围绕基于机器视觉的全自动高端封装设备开展联合技术研发和攻关。三年的项目期内,团队每年都要实地参与公司的研发生产,开展紧密的产学研合作。目前已经申请了4项专利。
“我们科研特派员除了完成合同约定的科研项目之外,还会给公司带去更先进的科技理念,帮助企业形成以科技创新带动整个公司发展的氛围。”段华伟表示,用科技知识提升某一项产品的科技含量是远远不够的,团队致力于帮助企业完善科研实验条件、健全研发规章制度、继续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入团队、加强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提升原材料采购及工艺生产乃至行政管理等部门员工的科技创新意识等,从而为今后取得更丰富、更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打下坚实基础。
如今,松山湖依托中国散裂中子源、6所高校、18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以及近170家规上企业研发机构等科研资源,以科技特派员制度、组团走访对接等形式,将前沿成果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加快解决科研与经济发展“两张皮”的问题。
10月23日,第九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东莞晋级赛(集成电路与物联网、数字经济)暨清华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系列活动上,共有百余位清华在校师生、清华校友企业家参加,带来80余个参赛及路演项目,促成14个项目落地松山湖,其中13家已与广东清大创新研究院建立合作,或入驻清大研究院孵化器平台,或设立联合研发中心、实验室,或与广东清大创业投资公司达成投资意向。
“以与企业共建实验室为例,这并不是一个只有设备的实验室,而是清大创新帮助企业链接各类资源的平台,将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引进清华在全球各地的专家人才提供技术支持、对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大平台的共享设备资源,甚至是联系东莞乃至大湾区的企业资源。”清大研究院院长邬新国表示,研究院作为集产学研资于一体的平台,好比一位善于全面“调理”的中医,为企业提供系统性的支持。
开放共享让科研设备“忙起来”
“楼上设计、楼下验证,这种近在咫尺的便利极大帮助我们压缩了产品从测试到生产的时间成本。”创曦教育科技(广东)有限公司(下称“创曦教育”)CEO石尧告诉记者,该团队通过松山湖共享科研仪器设备,实现了园区内科学仪器共享,让产品的快速迭代成为可能。
创曦教育是一家专注AI机器人教育的小微科技型企业,日常工作中要用到小型教具车,但由于轮胎为非标产品,且每款需求量很小,自制成了最合适的选择。
同样位于A2栋的高性能橡胶材料创新中心为他们提供了便利。这里是一个共享中小试车间,隶属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集高性能橡胶应用材料研发、分析测试、中试、生产于一体,可将轮胎的设计、开模、中试、测试等环节一步整合到位,大大提高研发效率,节省成本与周期。
借助仪器设备共享机制,创曦教育不仅快速完成教具制作、成功推出课程,还可额外获得仪器设备共享补贴。
近年来,松山湖积极为科技企业及高校科研院所“架桥铺路”,打造科学仪器共享“朋友圈”。
与此同时,松山湖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人才供给也在不断提质提量。
2019年松山湖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中心”,2020年“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广东)落户松山湖。如今,基地已经累计培养了各类技术经纪人2003人,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眼下,共享设备、专家团队、创新合作模式、政策支持等优渥科研条件在松山湖汇聚,企业也有了更大的发挥舞台。
■延伸
共享工厂
成初创企业“梦工厂”
今年以来,一款无弦吉他在社交网络走红,销量飙升。这款智能乐器“全球销量王”出自松山湖的LiberLive未知星球,而支撑这一初创企业进行大批量生产的,是藏在松山湖XBOTPARK机器人基地里的“共享工厂”。
“我们通过整合供应链资源,打通端对端服务流程,只花了2个月,帮助LiberLive对接好供应商并完成了产线建设,让他们的产品实现量产且产能翻倍。”XBOTPARK机器人基地共享工厂(下称“共享工厂”)总经理曾琳介绍。
初创企业要踩多少“坑”才能走向市场?如何最大程度规避风险跨越产品落地的难关?在共享工厂,这些问题都有了答案。
助力初创企业从概念到量产
共享工厂就设立在由知名教授李泽湘、高秉强、甘洁联合创办的XBOTPARK机器人基地内,由XBOTPARK机器人基地创建,是一个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中心,为全球硬件创新者提供产品生产制造一站式解决方案的服务平台。
为什么会有共享工厂?
硬件初创产品的研发、制造往往需要先进设备和现代化车间。但高投入、高成本,常常使初创中小企业在进入市场时望而却步。
“共享工厂的概念其实在六七年前我们就有在陆续探索了,从去年开始,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公司,通过打造平台,避免初创企业陷入产品量产价格成本高、服务响应慢、交期质量低甚至泄露信息等‘天坑’。”曾琳介绍道,共享工厂要呵护好这些正在成长的“幼苗”,帮助他们更顺利地跨越从概念设计到量产风险的鸿沟。
就拿共享工厂最近做的一个洗碗机项目来说,这是由初创企业厨鲸打造的一款智能洗碗机。“你可能想象不到,一个智能洗碗机就涉及200多个部件,小到每一个螺丝钉,再到材料,再到组装,都涉及不同的供应商。但团队只有十几人,如何筛选、对接如此庞大的供应商?”曾琳坦言。
共享工厂就让厨鲸的“梦想”照进现实:这里“一件也接单”,还能一站式满足企业生产工艺分析、评估与优化,生产线体搭建等多方面的个性化需求,让企业享受从产品创意到生产落地全产业链、全流程服务,聚集优质生产要素,让有创新潜力、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在这里实现轻装快跑。
搭建这一跨越“鸿沟”的平台并不容易,往往涉及多方面的沟通,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成本。事实证明,共享工厂“押”对了宝。
“目前厨鲸的产品即将量产。”曾琳说,另一企业LiberLive未知星球也迎来订单暴涨,产量上来了,产品源源不断出货,企业的知名度也打响了。这也正印证了共享工厂的愿景:“让创新成为可能。”
共享工厂一键链接上下游资源
走进由XBOTPARK机器人基地与远铸智能联合建立的3D打印共创实验室,一项初创产品的样品正静静躺在3D打印机中,机械臂“挥舞”着,不到两天的时间,这件样品就会被打样出来,用于概念验证。
曾琳介绍:“这间实验室也是我们共享工厂为企业提供的资源之一,以往企业开模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但通过3D打印,我们可以迅速进行概念验证,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成本。”
共享工厂何以共享?
“简单来说,我们就是一个为初创企业提供‘高定’服务的平台,提供全流程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帮企业提升产品设计时的DFX(design for X),这个X可以代表资金、批量生产、维修等,总的来说就是帮助硬件初创企业少走弯路。”曾琳表示,“我们希望提供一个平台,让硬件初创企业在能够享受服务的同时,费用也不高。”
在前端,共享工厂拥有XBOTPARK机器人基地、硬件众筹平台、全球高校与科研院所等硬件创新者资源;在制造服务端,共享工厂能够满足从样品制作、概念验证、物料采购、器件选型到生产规划、问题改善、供应链管理、交付等产品全流程高品质生产服务要求,可以进行需求整合、分发订单、垂直整合和协同管理;同时,在协同供应链端,共享工厂还肩负订单承接、协同研发、协同生产制造的任务,高效整合客户端的需求,链接供应端的产业链资源,打通端到端的服务流程。
“目前,我们拥有包括电子电路、模具注塑在内等十大供应平台,拥有2个服务平台和3个中试空间,可以说,大部分的硬件初创企业的产品,我们都能做。”曾琳介绍。
这源于东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丰富供应链资源。“可以说,在全世界都难以找到如此丰富的供应链生态,可以为初创中小企业节省很多成本。”曾琳坦言。
共享工厂效果如何?数据见真章。“目前,我们已经有4款产品实现量产,还有5到6款产品正在小批量测试中。”曾琳表示,共享工厂成立一年来,已累计服务来自粤港澳大湾区、中东等地超过50家企业,吸纳了80多家优质供应商,实现产品出货量超20万,产值超3亿元。未来,共享工厂还将从东莞出发,成为更多全球初创企业的制造“梦工厂”,帮助他们实现梦想。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推广科技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