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璨
九月,深圳风轻云淡、秋高气爽,城市风景美如画。
连日来,深圳主干道两侧、公园、广场等都相继开始悬挂国旗,一面面崭新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将节日氛围渲染得格外浓烈。
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华诞的喜庆日子,2000万深圳人无不怀着无比激动和喜悦的心情,感悟身边日新月异的巨大变迁,憧憬着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75年关山飞度,75年惊鸿一瞥!新中国成立75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深圳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和缩影。
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深圳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开启了跨越式发展的光辉历程。
建市44年来,深圳经济总量从2.7亿元增至3.46万亿元,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全国600个城市大家族中,深圳经济特区无疑最能反映新中国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
天翻地覆慨而慷。在这个具有特别意义的时间节点,高质量发展的深圳故事令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44年前,深圳还是一个封闭落后的边陲农业小镇,是人们口中常说的“小渔村”。
40多年间,深圳从一片滩涂到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从一张白纸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从一声炮响到全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创新发展的一个标杆、先行示范的使命之城。如今,深圳正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奋勇前行,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以新担当新作为开创新局面、作出新贡献,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44年前,深圳产业基础薄弱,主要产业以农业为主,工业几乎是“一穷二白”。
40多年里,深圳经济总量稳定增长,经济发展韧性不断增强。2020—2023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9%。2021年,深圳经济规模达到30820.10亿元,成为国内第三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的城市。2023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4606.40亿元,稳居全球一线城市行列。2021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4万亿元,2023年达4.85万亿元,连续五年位居全国城市首位,全口径工业增加值连续两年位居国内城市第一,已成长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工业第一城”。
一直以来,深圳始终加快构建具有深圳特点和深圳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深圳经济发展重要引擎。2023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4489.6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1.9%,深圳制造业正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稳步迈进。
44年前,深圳没有一所大学、没有一家科研院所、科技资源几乎为零。
40多年来,深圳伴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脚步,砥砺奋进、勇当先锋,拥有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一系列高新技术,崛起了华为、腾讯、比亚迪等一批各领域内的世界领先企业,培育和引进了南方科技大学、中山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理工大学等一批国内外知名高校,科技创新走在全球前列。
2023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达1880.5亿元,占GDP比重为5.81%,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94.9%,居全国第一。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59万件,连续20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2.47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突破1000家,创新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
如果想要探寻经济特区光辉历程的发展密码,想要窥见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那四海宾朋不妨来深圳看看,识得庐山真面目。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喜庆之年,在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南方日报立足深圳、放眼全球,在时间与空间构筑的坐标系中,探索标注高质量发展的“深圳系数”。我们以“系数”为窗口,生动展现深圳经济特区40多年的发展巨变。我们以“系数”为参照,读懂深圳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的精彩探索和价值意义。
心怀“国之大者”,继续“勇立潮头”。
深圳的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
深圳的今天,九万里风鹏正举;
深圳的明天,长风破浪会有时!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推广科技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