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现场,11月17日-18日连续两天同步开展“科技成果三方洽谈会”,产业需求方、技术供给方、技术经理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推动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到广东转化落地,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本次洽谈会由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大湾区中心)承办,得到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广州市南沙区科学技术局大力支持,以及中国科学院各院属科研院所的积极响应。
“牵线”又“搭桥” 技术经理人现场撮合成果颇丰 洽谈会现场,别出心裁的座位安排成为现场焦点。代表技术供给方的院所与代表产业需求方的企业分坐会议桌两侧,一边手握科研硕果,一边怀揣产业梦想,而技术经理人则坐在中间,像一座坚实的桥梁,连接着双方的合作期待。 会议伊始,技术供给方率先开始“破冰”介绍,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 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的科研精英们纷纷亮相,细数自身独特的研究领域和技术优势,从“人机智能交互手臂操作系统”“智能工艺装备及检测技术”,到“重大疾病和传染病体外诊断检测试剂”……从技术方案到产业服务,应有尽有,为与会需求方提供了丰富的选择空间。 广电运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恒电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寰宇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动车段代表、广州市斯洛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和信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广州长步道光学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莱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盈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海颐软件有限公司等11家产业需求方依次发布需求,覆盖上市企业、国有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等多种企业类型,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新型储能与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多个前沿领域。企业代表们对公司经营现状及发展规划进行简要概述,并提出各自在技术革新、工艺研发、产品升级等方面遇到的关键挑战。 “破冰”的自我介绍告一段落,双方对彼此有了初步认知,会议便正式进入“三方洽谈”环节,本次双方洽谈会创新采用“1+1+1”的精准对接模式,每一组由一家产业需求方、一家技术供给方以及一位技术经理人组成,基于之前双方简述的基本情况,进行面对面深入对接。广州海颐软件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就提升软件开发成熟度的技术需求展开研讨。本组技术经理人以相关领域的成功匹配经验分享为切入口,引导双方现场沟通并挖掘出包括软件自动化测试、CMMI5级资质高效转码、源代码转码等多个合作新意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作出部署,其中专门提到“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企业有难题,专家有技术,而技术经理人充当着推动科研成果从“开花”走向“结果”的催化剂。 科技成果转化的落地,离不开技术经理人的“牵线搭桥”。尽管“1+1+1”的对接模式在短短两天的洽谈现场中未必能立即得出最终答案,但提供了一种富有前瞻性的解题思路,为企业多开辟一条解决当前技术难题的途径,为科研院所多把握一次了解市场痛点的机会,如果双方能够以本次洽谈会为契机,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其潜在价值是巨大的。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成果转化与院地合作主管刘胜航表示:“这次洽谈会非常有意义,技术经理人有备而来,在整个对接过程中,帮助企业拆解相应的技术需求,并对我们本次要对接的核心成果进行了通用的解释,这样的沟通快速抹平了我们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信息鸿沟,更有针对性。”
数智赋能,资金助力
“点燃”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
技术评估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第一步。传统的技术需求与研究成果匹配方法往往基于简单的关键词匹配或人工判断,难以深入挖掘产业需求和科技成果之间的深层次联系。在本次现场对接会过程中,大湾区中心技术经理人团队利用“湾创成果转化平台”对现场参会企业的产业需求提前进行综合研判,以“人工智能+技术情报+全国协作网络”为核心抓手,从本次亮相成果展的240余项中国科学院现场成果中遴选出匹配企业需求的技术供给方,从而保证本次三方洽谈会对接双方能更大程度同频。 在技术经理人的牵头下,广东和信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进行精准匹配,针对重大疾病和传染病核酸检测试剂的快筛技术进行深度交流,聊至兴处,长春应化所科技处副处长胡士奇还现场联系并推送了长春应化所具体技术供给团队,并提出了更多关于工艺提升和材料优化的技术解决思路,在“诊断试剂防潮”方向达成合作意向,约定会后进行样品互寄,后续还将在市场合作方面进行合作探讨。 作为与本次三方洽谈会息息相关的AI智能匹配引擎,“湾创成果转化平台”结合大量的技术转移业务模型算法,对技术供给端和产业需求端进行精准的大数据画像,使科技与产业无缝对接,提升匹配的精度和效率。平台依托全国协作网络,建立技术经理人派单机制,实现线上+线下双线程服务,目前,平台已汇聚超3800项科技成果,超500项技术需求,吸引全国超800位技术经理人注册入驻,已成功策划组织多场三方对接会议,促进供需两端精准对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大湾区中心技术经理人代表张真振介绍道:“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架桥人’,如果初步对接时双方未能明确进一步合作方向,我们会利用数字化工具,为企业匹配更细分精准的专家与成果资源进行‘解题’;同时,如果科学家拥有优秀的初创科技成果,我们也有对应的‘概念验证点燃资金’,专门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通过概念验证叠加种子投资的形式,打破早期科技成果项目融资难的困境,陪伴科学家流程化创业,点燃成果转化开启的最初一公里。” 推动科技与产业 常态化“双向奔赴” 得益于技术经理人的精准匹配与积极撮合,中国科学院各院属科研院所和各大湾区企业代表就技术攻关“难点”、融资管理“痛点”、产能提升“堵点”等方面探讨解决思路,与会企业和院所反向热烈,多数表达了会后继续深入沟通的意愿。 此次洽谈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缩影,更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一次生动实践。未来,大湾区中心将继续发挥高能级产业科技大数据平台优势,推动更多的产业需求方和技术供给方开展常态化三方洽谈,为供需双方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对接服务,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推广科技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