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妙语连珠!听顶级科学家们“聊天”

   2024-11-19 羊城派
46
核心提示:科学家们“聊天”有多精彩?17日,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在广州南沙开幕。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菲尔兹奖

科学家们“聊天”有多精彩?17日,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在广州南沙开幕。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菲尔兹奖获得者在内的百余位顶尖科学家齐聚于此,对前沿科技话题展开热烈讨论。论坛上,科学家们妙语连珠,话题精彩纷呈。

  “讲卡伤感情,没卡没感情”

“最近我一直在讲一句话,‘讲卡伤感情,没卡没感情’。”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在当天主论坛上突然冒出这样一句“金句”。

他这里说的“卡”,指的是高性能显卡。在《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的演讲中,沈向洋对人工智能发展目前遇到的算力瓶颈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随着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对于算力规模的需求每年都会上涨4倍左右,10年后就会是如今的100万倍。社会如果进一步发展人工智能,就需要更多的高性能显卡的支撑,而这背后需要巨额的投入。

他这边感慨“谈卡伤感情”,而那边对于人工智能的憧憬依然万般美好。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认为,2023年诺贝尔奖在AI领域的突破具有特殊意义。“今年诺奖的特点非常鲜明,成果是由科学大赛评判出来的,而不是仅靠论文评判。”他强调。

  “世界上只有一个‘数学’”

“世界上只有一个‘数学’。数学家们应该去学校里,和孩子们一起工作。”说出这话的,是1994年菲尔茨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埃菲·杰曼诺夫。

他认为,数学没有国界,因此世界上只有一个“数学”。不同国家的人互相学习,研究相同的数学问题,得出相同的结论。

“我在苏联长大,那里的特殊数学学校和数学班系统运作得很好。”埃菲·杰曼诺夫表示,在培养数学人才方面,建议采取类似的数学学校和数学班的教育方式,在综合性教育中融入更多的数学学习,给具有数学天赋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

  “6G将助力地球转变为一个‘大脑’”

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香港科技大学新明工程学讲席教授Khaled Ben Letaief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与6G通信技术的融合发展前景。

关于6G发展,Letaief做出了重要预测。“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数据,到2030年移动网络流量将达到数万亿GB每年,这远超5G的承载能力。6G不仅是必要的,更将成为一场革命。”他说。

“6G最重要的特征是它将成为一个AI赋能的网络系统,这代表着范式的转变。”Letaief强调。

他引用了特斯拉在1934年的预言来展望未来:“特斯拉曾预言整个地球将转变为一个巨大的‘大脑’。我相信6G将是实现这一愿景的答案,它将拥抱AI革命,带来质的飞跃,最终实现全球互联的智能体系。”

  “诺贝尔也有幽门螺旋杆菌”

“诺贝尔先生也有幽门螺旋杆菌,他在自传中提到自己有消化不良、头疼、忧郁等症状。但是当时的医疗机构并不能确诊,而是往往将其归因于压力。”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得主、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巴里·马歇尔(Barry J·Marshall)在《诺贝尔奖得主的胃病诊断新视角:发现、创新与转化》的演讲中,曝光了诺贝尔的这一“隐私”。

在演讲中,巴里·马歇尔一再强调,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一定要及早治疗。中国是胃癌高发国,世界上大约一半的胃癌病例发生在中国。而胃癌的发生,往往与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有关。

“随着年龄的增加,罹患胃癌的风险也会增加。因此,即使是感觉良好的老人也应该定期做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巴里·马歇尔建议。

  “蛋白质组的动态变化才是决定生老病死的关键”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理事长贺福初指出,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20多年后,其对人类生老病死的影响未能达到最初的预期。

“人类基因组计划带来了生物经济的新的繁荣和腾飞,但是原来人们所预期的它对人类生老病死的全面揭示和控制,并没有出现。”贺福初说。

针对这一现象,贺福初解释了其中的关键原因:在人的一生中,基因组保持不变,而决定生命过程的是蛋白质的动态变化。“人体有37万亿个细胞,每一个细胞以及它的每一个状态,其蛋白质指数是不一样的。个体的全生命周期,蛋白质组的动态变化才是决定生命生老病死的关键。”贺福初说。

  “女性科技人员能顶半边天”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会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春英在“女科学家分论坛”上作主旨报告。她结合个人成长经历,鼓励广大女性在科技创新中坚持做热爱的事情。

她表示,化学是基础的科研,与生活密切相关。自己对化学执着的追求,源于从小的兴趣,父母是做化学的。

“多学科、交叉学科的知识背景非常重要。”陈春英表示,自己有化学、生物、物理学的求学经历,对研究生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社会发展需求的推动下,女性在科技人力资源中的数量越来越多,女性科技人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推广科技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