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8000粒“太空种子”在三亚“下地”

   2024-11-17 海南日报客户端
23
核心提示:11月15日在三亚崖州区的一块试验田里搭乘卫星“上天”的8000粒水稻种子开始播种“太空种子”育秧前需要用水浸泡至发芽。本文图片

11月15日

在三亚崖州区的一块试验田里

搭乘卫星“上天”的

8000粒水稻种子开始播种

“太空种子”育秧前需要用水浸泡至发芽。本文图片均由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程龙 摄

小小的种子能飞上太空

得益于今年4月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

面向全省

广泛征集搭载种子项目

“了解消息后,我们第一时间准备项目申请所需的材料。最终,包括紫70、寿乡1号、美香93S、农恢1号和农紫糯3号等具有独特遗传特性和优良农业性状的6种农乐南繁水稻种子成功入选。”

海南农乐南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范庆君说,入选的种子搭乘实践十九号卫星奔赴太空。

美香93S水稻种子。

10月11日

搭载“太空种子”的

实践十九号卫星顺利返回地球

圆满完成了

种质资源空间育种试验

范庆君和其他的科研人员一起

接回了“上天”的育种材料

图片

种子上了太空

能有什么变化?

工作人员在为“太空种子”育秧工作作准备。

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副研究员龙湍介绍,太空环境具有高真空、微重力、强辐射等特点,航天育种能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创造出性状优良的种质资源。而进入太空的种子,经过空间环境的诱变作用,可能会产生变异。

不过,产生什么样的变异,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

“用肉眼无法分辨,想要知道答案,就得把它们播种下去。”龙湍介绍,经过严格的观察、筛选及播种准备工作后,他们决定尽快将种子播种下地,“我们把材料分为3批,今天播种的是第一批,6个品种都‘下地’了。”

11月15日,在三亚崖州区一块试验田里,工作人员播种“太空种子”。

实验大棚内,工作人员打开放置种子的白色棉布袋,小心翼翼地将种子放置在温度、湿度稳定的环境中培育。

“等到种子都发芽出苗后,我们还要进行移栽、加代繁育、观察筛选等工作。”龙湍透露,将依托中国农科院、南京农大、海南大学等科研院校,发挥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优势,加速航天育种材料的成果转化和推广,精心培育出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水稻新品种。

据了解,实践十九号卫星搭载了海南筛选的50公斤植物种子,涉及水稻、玉米、火龙果、西番莲等约60个品类,后续,“育种材料”还将陆续在三亚、乐东等地实验基地进行播种培育。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