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呼和浩特:科技“突围”点亮创新之路

   2024-11-06 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局
37
核心提示: 2024年,科技“突围”无疑成为高频热议的焦点词汇。找好“突围”团队,推进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找对“突围”模式,大力培育科技


2024年,科技“突围”无疑成为高频热议的焦点词汇。

找好“突围”团队,推进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找对“突围”模式,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平台载体。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紧跟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步伐,围绕办好两件大事及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核心任务,全面落实“科技兴蒙”行动,以实施科技“突围”工程为重点,加速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积极融入“京津冀”国家创新体系,与北京市海淀区携手共建“两小时创新圈”,勇担科技突围的“突击队”,致力于打造区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奋力建设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战果”丰硕。

“创”领未来强力注入发展“硬”支撑

步入“空天跨尺度计量基准大科学装置与高性能光栅产业化” 项目建设场地,挖掘机、工程车来回穿梭,一派繁忙景象。建设者们正全情投入、分秒必争地抢抓工期。“此项目实现了自治区大科学装置零的突破,并成功纳入 2024年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点位。该项目总投资约12.5 亿元,分两期建设。其设计产能每年可达20万台,年产值10亿元。建成后,将进一步填补精密光栅制造产业领域的空白,对国家智能制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和林新区产业发展公司董事长赵志强如是说道。

“创”字当先,“新”上布局。呼和浩特市立足资源禀赋,选准主攻方向,重点培育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乳业、大数据产业、硅材料、生物医药产业、清洁能源、现代化工产业等六大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集群,聚焦新兴未来产业,积极引进项目,不断构筑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向“新”发力,向“高”攀登,“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不断提升。

内蒙古中环晶体材料有限公司牵头实施市级科技“突围”项目“N型M10高效太阳能电池用单晶硅棒的研发及产业化”

“呼和浩特市以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实施科技‘突围’工程、培育领军企业以及提升科技园区发展水平作为重要抓手,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聚焦六大产业集群以及未来产业,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成为科技强国战略的有力支点。” 呼和浩特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孔燕说道。

好项目是实施科技“突围”工程的有力抓手,是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的具体源头。呼和浩特市注重强化项目引领,紧密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着重在找点位、找团队、找模式上下足功夫。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采用“专家团队+领军企业+产业园区”的模式,勇立潮头,示范引领,实现从国家、自治区、市级三个层面协同发力,共同推进科技“突围”工程。生物育种点位,依托张涌院士和李喜和教授团队,由内蒙古赛科星繁育生物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实施国家科技项目。“光栅、乳业、乳酸菌”三个点位纳入自治区“突围”工程。启动实施市级15个“突围”项目,涵盖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未来网络等多个前沿领域,展现我市在新时代科技创新中的蓬勃活力与无限潜力。

“链”动全局强势铸就产业“新”高地

科技“突围”工程要跳出老套路,就得舍得下血本。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自治区党委、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部署要求,呼和浩特市按照“一点位一方案一政策”推进科技“突围”工程实施。前不久,在敕勒川国际乳业创新大会暨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第二届年会上,发布了10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成果,并全部实现产业化,乳品行业实现全产业链创新。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紧抓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重大机遇,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研项目作为破解行业发展瓶颈难题的重要抓手。“中国特色乳深加工技术开发及其在新品类中的应用示范”项目作为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的重要点位,依托创新中心世界顶尖研发团队,开展乳功能蛋白高效制备、常温淡奶油新产品开发、乳糖高值化原料、功能乳肽、婴儿粉特医精准水解蛋白、牛奶主食化以及中国式奶酪等新技术研发攻关。

“该项目将加快构建奶业‘从一棵草到一杯奶,再到结合中国饮食习惯的特色奶酪和蛋白制品’精深加工体系,打造中国特色乳深加工产业链,实现关键原料国产化,创制自主知识产权中国特色奶酪和牛奶主食加工技术与装备,有效解决原奶过剩问题,推动中国乳业和传统主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乳业新质生产力。”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何剑介绍道。

“链”上发力,重点突出。呼和浩特市立足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紧紧围绕六大产业集群,以科技“突围”工程为抓手,精准发力、全面布局,持续推动延链补链,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全面培育新质生产力。

内蒙古科拓生物有限公司牵头实施的自治区科技“突围”项目“乳酸菌资源挖掘和全产业链应用技术深度开发利用”

在绿色农畜产业方面,乳铁蛋白分离制备、乳酸菌低温喷雾干燥工艺等多项关键技术已成功实现产业化落地,为产业升级注入新的活力。

在生物医药领域,呼和浩特市成功研制并投产了国内首款牛大肠杆菌灭活疫苗,并建成了全国首条核酸疫苗生产线。

此外,“乳酸菌产业化”“农田地力培育”项目还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猪用灭活疫苗”项目也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这些荣誉充分展示呼和浩特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实力与成果。

“谋”向高远 精心营造发展“软”环境

走进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筹),就像走进一个微缩的生态治理试验场——一片沙地经过种植固沙植物,披上了绿装。形色各异的种子、幼苗一一陈列,向观众展示不同生态类型区的治理方式。

这一创新中心,由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大学等多家高校、院所及企业共同创建。该中心聚焦草品种选育、草地生态修复、饲草生产与利用、智慧草业四大关键技术领域,是一个集特色种业保育繁推一体化应用研究、生态保护与修复科研试验、生物多样性实践于一体的科研中心。

“我们科研团队已攻克草种遗传技术的关键难题,成功建立了苜蓿、羊草、冰草、野大麦、披碱草、红豆草等内蒙古优势牧草和乡土草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并荣获内蒙古首个紫花苜蓿生物安全评价中试基地的殊荣。更令人振奋的是,我们自主研发了国内首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紫花苜蓿60K液相基因芯片,并创立了国内首个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筹)副总经理苑峰自豪地介绍道。

创新与发展的车轮,终究需由人才来驱动。呼和浩特市紧扣“强首府”战略定位,加速布局“一区七中心”重大创新平台,拓宽引才聚才渠道,推进重点人才项目,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优化人才生态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内蒙古斯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牵头实施市级科技“突围”项目“储能型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研究”

目前,呼和浩特市已为71个项目实施“包干制”经费管理模式,这一举措极大提升科研人员对资金的自主支配权,为他们提供更为宽广的创新舞台和更加灵活的资源配置,有效激发科研团队的活力与创造力。

自年初以来,呼和浩特市成功吸引了多达103位院士以及125个创新团队。他们积极开展战略咨询、学术研讨、平台建设、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以及人才培养等一系列合作对接活动。在这当中,与陈润生、冯起、陈十一等院士团队携手开展的市级“突围”项目尤为引人注目。这些汇聚了顶尖智慧的合作项目,不仅为我市的科技“突围”工程注入了强劲的创新活力,更为其高效推进提供了坚实且深厚的智力支撑,有力地助推首府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稳步迈进。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