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方嘉轩永磁电机生产基地,工作人员正在进行一期项目试生产。这一填补内蒙古自治区工业领域永磁电机产业空白项目,可实现1.6MW及以下各电压等级永磁电机产品全覆盖。自今年8月签订第一批订单以来,该公司生产运行稳定,预计今年可实现产值7000万元。
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科研院所走向企业、从实验室跃上生产线,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今年以来,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围绕建设“两个稀土基地”,布局实施稀土产业重大科技项目攻关,依托稀土科研“最强大脑”和百余家各级各类研发平台,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形成核心竞争力,不断拓展稀土产品应用新场景,引领稀土产业向高端领域迈进。
笔者走进北方稀土瑞泓公司“稀土改性高分子材料专用料及制品产业化关键技术”项目组,该公司总经理、稀土高分子材料及功能助剂领域专家曹鸿璋正在带领科研人员进行稀土改性聚乳酸耐热、增韧复合材料,稀土改性线缆用阻燃复合材料和稀土改性PVC/PE复合材料等课题攻关,以获得稀土高分子功能助剂的关键技术切入点,解决进口高端功能助剂“卡脖子”技术垄断。
“该项目属于内蒙古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稀土点位重点专项,是立足国家高性能高分子材料战略布局,围绕塑料高性能化开展的产业链关键基础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攻关,项目结束后将计划建设年产百吨级稀土改性生物可降解材料专用料及制品产业化培育示范线,加速促进稀土科研成果落地生金。”曹鸿璋表示。
只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加快新技术的研发和成果转化,提高创新发展能力,才能切实提升稀土产业发展水平。
近年来,包头稀土高新区着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了人才、技术资源共享;建立国家稀土冶金及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并相继与国内稀土领域的4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研发合作关系;全国首家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正式运行,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创新优势不断凸显。
鼓励产学研用协同配合,集聚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把科技创新“量”的优势转变成“质”的提升,不断提高稀土产业竞争力。
坚持以产聚才以才兴业,根据产业发展需求“精准滴灌”“靶向施策”,细培产业领军人才,厚植优秀青年人才,积极搭建“人才+项目+团队+产业”的创新创业平台,推动实现引进一名人才、带领一个团队、做大一个产业,让人才“关键变量”转化成产业发展的“最大增量”。今年,包头稀土高新区将力争引进稀土领域高层次人才团队和产业人才50个、6000人以上。
数据显示,2023年,包头稀土高新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为3.5%,高于内蒙古自治区2.57 个百分点、全国0.85个百分点,科学技术总支出达3.67亿元。今年前三季度,新增授权专利791件,其中稀土专利130件,同比增长8.4%;稀土产业增加值增长29.8%,占该区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的43.5%。
(贾婷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推广科技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