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沧州临港经开区创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2024-12-02 渤海新区黄骅市党委办
43
核心提示:作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沧州临港经开区秉持绿色化工发展理念,推动企业内、企业间和园区等不同层面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

作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沧州临港经开区秉持绿色化工发展理念,推动企业内、企业间和园区等不同层面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构建企业内部高效配套、上下游企业相互关联、不同产品体系企业耦合共生、不同产业企业要素串联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目前,园区内200多家化工企业产业关联度达83%,实现企业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共赢。

一、以产业链条纵向延伸促进融合发展。一是布局“五群八链”。利用产业基础和循环化改造示范基地优势,打造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电子化学品、高端涂料、绿色农用化学品5大产业集群,初步形成电子化学品及电池、氢高效利用等8个特色产业链条,培育化工和医药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32家、省级单项冠军7家。二是推动“上伸下延”。延伸企业内部产业链条,推进资源减量化和综合利用,提升内循环配套生产水平。以临港化工公司为例,在上游生产项目副产氢气、氯气,其中氯气直接用于生产主营产品三聚氯氰,氢气通过新上合成氨项目进行消纳;下游开发农药原药及制剂产品,副产品氯化钠可作为上游烧碱的原料,进行循环利用,每年可节约运输和外购原料成本2亿元。三是加快转型升级。引导企业主动融入园区循环产业体系,推动传统煤化工产业向新型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原料低碳化利用和废弃物源头减量,打造以正元氢能煤气化生产合成氨、尿素项目为源头的煤化工产业链。

二、以资源连接横向耦合实现闭环运转。一是多方参与。将处于不同产业体系的企业通过主、副产品建立循环体系,实现物料平衡、高效利用。金诚化工等4家企业形成氯碱产业循环链条,实现就近管路运输,副产品间相互循环利用,每年可节约经营成本1.92亿元。二是变废为宝。通过氢气、二氧化碳“两股气”在园区不同企业、不同产品间流动,串联起20家企业。引入从事气体提纯的欣国氢能科技,建设年产8000万标方氢气提纯项目,并专门建设输气管道,园区初步形成以正元氢能等企业为产氢制氢源头、欣国氢能等企业为储氢源头、瀛海香料等用氢企业的氢产业链,原来的“排空废气”实现多元利用,正元氢能外供氢气创造营业收入约3亿元/年。三是优势互补。利用电厂余热将海水淡化后供给化工企业,浓盐水送到盐场晒盐,节约大量初级晒盐蒸发池,腾出工业土地。综合利用余热,将正元化肥在生产工艺中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副产出不同压力等级的蒸汽,满足园区其他企业生产和生活供暖需求。

三、以要素供给多向发力构建循环体系。一是实行循环招商。在招商阶段统筹布局相关项目,以主导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企业不出园区就能获得原材料和产品市场,形成完整闭合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成功引进航天长征化学工业气岛项目等80余个项目,预计产值可达190亿元,纳税20.3亿元。二是推动协同创新。建成南开大学绿色化工研究院、化学药品研究开发公共实验平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沧州创新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构建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全生命周期科技创新体系。目前,已有18个科研团队入驻南开大学绿色化工研究院,与园区内22家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50余项,累计为企业节省研发与运营成本3亿元。三是建设智慧园区。建成一系列智能化系统和平台,提升园区数字化管理水平。事故预防及应急管理智能化平台实现园区内企业“两重点一重大”生产及储存装置的温度、压力、液位等关键信息实时监控预警,自上线运行以来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累计处置2500余条安全问题。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推广科技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