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推进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出台,引领区建设有哪些背景?该如何建好引领区?引领区将给广州、惠州乃至整个广东带来什么?
针对这些话题,南方日报专访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下称“省‘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广州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惠州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相关负责人以及深度参与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规划、建设的专家进行解读。
●南方日报记者 黄进 彭琳 张子俊 罗锐
为什么要建引领区?
为全省城乡融合发展先行示范
当前,广东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和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经验基础上,以头号力度和势头推进“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记者从省“百千万工程”指挥办获悉,今年初,省领导在惠州市龙门县调研时强调,要把“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县域发展的总抓手,奋力打造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以可知可感的变化加快形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随后,省“百千万工程”指挥办会同省委办公厅深入惠州龙门开展“百千万工程”解剖麻雀式调研,研究认为,环南昆山—罗浮山地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处于广州、深圳两大都市圈交会处,是联系大湾区与粤东、粤北地区的重要枢纽,生态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市场空间广阔,县镇村建设基础较好。
“在综合考虑南昆山、罗浮山片区生态资源优势和前期规划建设基础上,我们认为这里是奋力打造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的首选地。”参与调研的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指挥办相关负责人说,按照省委部署要求,建议广州市和惠州市协同发力,统筹规划建设引领区,引领区应运而生。
引领区有多大?根据《意见》,引领区的实施范围为广州市从化区和增城区、惠州市博罗县和龙门县,共23个镇街、2个管委会,总面积接近5000平方公里。
“这样划定范围,传递的是推动区域共建的信号,破解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副院长吕晓蓓认为,广州和惠州可以在多层面开展合作,比如道路互联互通——正在建设的最美旅游公路,就是把两地串联起来,让更多广州游客到惠州,更多惠州农产品输入广州。
这样高规格的引领区未来将建成什么样?《意见》明确了四大发展目标,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花园、世界级森林温泉康养目的地、岭南特色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地。
“这4个目标定位充分体现了引领区建设的高站位,同时可以在全省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吕晓蓓表示,前两个目标基于引领区的资源禀赋来设定,既发挥这些优势,又契合人口老龄化释放的需求;后两个目标则基于引领区地处大湾区,既有城市又有乡村,还有岭南特色,“这里的县镇村发展基础较好,通过较高水平的城乡融合发展,可给全省城乡融合发展起到先行示范作用。”
此次《意见》还确定了2027年、2035年两个节点目标,比如到2027年,以森林温泉康养为龙头的高端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到2035年,建成岭南特色鲜明、高端产业集聚、品牌享誉中外的世界级森林温泉康养目的地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产业融合、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等。
引领区要如何建?
破解常态化跨区域协调机制难点
今年以来,省“百千万工程”指挥办牵头,坚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推动各方面相互配合,狠抓项目落地见效。
如抓规划编制,建立系统推进规划体系;抓统筹协调,汇聚多方力量参与引领区建设;抓改革驱动,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抓工作落实,推动两市四县(区)抢抓机遇、先干起来。
据广州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坚持“大规划”引领,加快编制完成市级总体规划,努力将广州片区建成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高地、世界级珍稀温泉康养胜地、岭南特色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标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典范;聚焦“大生态”主题,建设温泉、森林、汉方、医疗4类7大康养片区,加快推进增城七彩澳游世界等一批项目,打造大都市生态优势地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范例;深化“大融合”发展,携手惠州协同发展,推动交通共联、产业共建、文化共促、发展共享;构建“大保障”体系,强化市级统筹力度,强化项目谋划,强化政策支持,全力推进引领区建设。
惠州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惠州把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建设作为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最有力抓手和重要发展机遇,高水平推进引领区建设,努力打造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在引领区内,惠州策划打造218公里最美旅游公路,打造成为群众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目前该公路已全线动工,力争明年上半年全面建成。惠州还将在省的统筹下,加强与广州市及从化区、增城区互联互动,整合南昆山和罗浮山一流的森林资源、一流的温泉资源和一流的市场资源,推动生态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
“引领区建设正在从规划图逐步变成实景画。”省“百千万工程”指挥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引领区将建设成为代表中国、媲美欧美,令人向往的胜地,成为广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典范。
《意见》强调大力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对此,吕晓蓓认为,引领区的建设能探索一条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不同于过去一些地方的发展是通过工业化和城镇化来推动的路径,引领区的发展是在保护好生态资源的基础上推动绿色转型,这条路径可以成为全省破解区域发展不协调的新路径,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发展起到示范和借鉴作用。
着力推进县镇村联动建设是《意见》提出的建设措施之一,为什么要强调联动建设,如何联动建设?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济师、粤建规院院长李鹏认为,这个提法的基本逻辑是统筹资源,再进行合理分配,最终实现高效利用。“县镇村的产业、人口等是相互联系的,以前可能是各自为战、缺少规划,现在引领区内,要把原来碎片化、低效利用的资源整合起来,合理分配到县镇村,实现高效利用,所以必须要有整体思维,联动建设。”李鹏说。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院院长吴志才认为,规划建设好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要突破常态化跨区域协调机制难点,做好“大湾区靠山、产业样板、县镇村范例”三大重点。
在做好“大湾区靠山”方面,吴志才建议,要挖掘环南昆山—罗浮山区域内的历史文化与新时代精神文明内涵,策划打造“鱼跃龙门,修成正果”IP等,用好广州国家版本馆、中医科学大会等重大平台,增强文化自信与向外讲好中国故事、湾区故事。
在做好“产业样板”方面,要面向国际国内市场大力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推动传统文化、生态优势赋能现代产业发展,促进健康农业、健康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旅游以及低空经济等新业态协调发展。
如何做好“县镇村范例”,吴志才提出,要突出山水生态特色优势,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乡村再造”理念处理好、建设好传统镇村与未来社区,因地制宜地打造一批拥有岭南特色、时代风范和中国气派的典型样板以及先进经验。
如何应对引领区建设挑战?
统筹推进避免项目同质化
明年是实现“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奋斗目标的突破一年。“引领区”建设意见的出台,是全省上下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按照《意见》,引领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就是要探索区域协同、城乡共同繁荣的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引领区范围覆盖广州、惠州2个市4个(县、区)23个镇街、2个管委会,总面积4933.7平方公里,如何开局起步、系统推进考验各方智慧和执行力度。
因此,《意见》在组织保障方面明确,建立省级统筹、市级协调、县级落实、多方配合的工作机制。
记者从省“百千万工程”指挥办了解到,今年以来,省“百千万工程”指挥办牵头,成立专家委员会,编制“引领区”建设意见和规划纲要,广州、惠州两市四县(区)抢抓机遇、先干起来,共同推动引领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截至目前,广州梳理重点项目146个、总投资2245亿元,其中在建项目84个、总投资1091亿元;惠州高标准建设218公里最美旅游公路,引领区在建项目161宗,总投资342.64亿元,新签约项目102个,总投资约600亿元。
在要素资源配置方面,《意见》强调,要激活乡村土地资源,推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经验;创新投融资机制,省市县三级财政对引领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建设项目予以优先支持;健全人才引育模式和深化改革创新,将引领区建设项目分级分类列入省市县重点项目库。
“意见实施的最大挑战,在于协调机制和资源统筹。”李鹏表示,“引领区”跨越范围广,比如环山公路、串联景区的路径等等往往涉及多地,需要建立更顺畅的沟通、协调、决策机制;引领区多地的资源禀赋相当,更要统筹推进、合理分工,避免项目同质化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李鹏指出,引领区对标国际旅游目的地还有一定差距,尤其在城乡风貌上,这也是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要注意打造特色差异,避免千城一面,挖掘文化内涵打造IP品牌。更重要的是,抓住引领区建设的机遇,想方设法激发村民参与积极性。
对于引领区的建设,吴志才提出:聚焦环南昆山—罗浮山,跳出环南昆山—罗浮山,重塑环南昆山—罗浮山。
吴志才认为,这要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发展导向上要强优势聚动能,立足大湾区发挥引领区的文化、土地、产业和门户等优势,以绿富双赢目标来引领民生改善、县镇村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等,从而代表岭南、走出中国走向全球;二是以问题导向补短板强弱项,聚焦引领区当前发展掣肘问题,在省级层面高规格规划建设,统筹广州、惠州两市,统筹落实规划编制、产业提升、风貌打造、招商引资等,强化集成式政策支持。
省“百千万工程”指挥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引领区建设将围绕“四大目标定位”,内部以美丽水网和旅游公路有机串联沿线镇村,共同构成“两山两江、蓝绿交融、一环多片”的总体空间格局;向外,联动外部四个中心城区,延伸链接黄金内湾和沿海经济带的山海廊道,加快促进创新要素和生态要素的对流,加快将“引领区”建设成为代表中国、媲美欧美,令人向往的胜地,成为广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典范。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推广科技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