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上午,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动员部署会暨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杭州召开。5个设区市获2023年度“科技创新鼎”的亮眼成绩。
杭州市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杭州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强力推进“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在“大兴科技、大抓创新”热潮中,推进以国家实验室为龙头的新型实验室体系建设,推进大科学装置项目建设和谋划争取工作,推进关键技术攻关有组织科研、大兵团作战,推进环大学大科创平台创新生态圈建设,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取得新进展。连续3年居“全球百强科技集群”第14位,连续4年获省“科技创新鼎”和省政府督查激励表彰,连续14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居全国第5位。
宁波市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全域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宁波发挥市委人才科技委的体制机制优势,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强基登峰”工程,全市创新指数、全社会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提升幅度均居全省首位。对标世界一流建设甬江科创区,做强以甬江实验室为龙头的实验室体系,与国家基金委、工信部、中国科学院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创建海洋关键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量和经费创历史新高。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连续7年位居全国首位,高新技术企业增速连续3年保持全省第一,建有3家省技术创新中心、7家省级创新联合体,“多主体全链条的创新联合体建设”获批国家创新改革试点。
嘉兴市加快建设创新嘉兴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嘉兴主动在“创新浙江”建设大局中找座次、定坐标,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缩小‘三大差距’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强力推进“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嘉兴新篇章注入强劲科创动能。2023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56%、居全省第二,全市创新指数、科技人才发展指数、科技成果转化指数均居全省第一方阵。
绍兴市聚焦“平台、主体、服务”三要素,全力提升市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绍兴市坚持“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为指引,全力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集成改革标志性成果,通过全市域联动、全链条贯通、全要素集成,高水平建设绍兴科创走廊2.0版,建强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培育高水平创新主体队伍、打造高效率创新服务环境,加快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全域创新体系,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2023年,获全省“科技创新鼎”和省政府督查激励。建设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入选唯一的省级创新深化综合性试点。今年1至9月,规上工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达4.07%,同比提升0.36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均居全省第一。入选国家级科技领军人才数连续3年位居全省第一位。
衢州市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加快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注入强大动能。衢州按照省委科技强省的战略部署,紧紧抓住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服务链“五链”融合这个核心载体,科技及体制“双创新”改革这个重要牵引,加快建设四省边际人才科创桥头堡,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实现新突破。近三年,聚焦产业发展,先后引进北京化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等一批国内顶尖高校和院士团队共建研究院。引进科技含量高、带动效应强的投资超百亿产业项目13个、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项目508个。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年均增长50.3%、增幅全省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长47.5%,增幅全省第三,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均实现翻番。
大会还表彰了2023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310项。其中,浙江科技大奖1项,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共299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0项。浙江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年度省科学技术奖成果体现了浙江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有机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个强省”建设的新成效,为涌现更多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标志性成果、推动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奠定了扎实基础。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推广科技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