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联动、扬帆,光明科学城即将迎来盛会!12月3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光明科学城论坛·2024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光明科学城论坛·2024将于12月5日至6日举行,拟采取“1+1+7+1”形式,即1场开幕式、1场全体会议、7场平行论坛、1场参访交流活动;主论坛期间,将举行重大设施启动运行、重大项目启动建设、重大合作发布仪式、重要机构成立仪式、重大设施共享邀约等系列成果发布活动,同时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主题演讲。
这是一次光明科学城发展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一次以创新之名探寻未来的承诺。
光明科学城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科学城坚持服务科技自立自强国家战略,协同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体制机制创新、运营模式创新和协同开放创新,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一批创新资源和创新载体加速汇聚,建设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撰文:柳艳
呈现体系数智产业三大导向
2024年11月11日,在中山大学百年华诞前夕,中大深圳校区师生员工以爱为墨、以光为笔,一起点亮校区,为百年校庆献礼。当夜幕如墨般晕染开来,深圳校区瞬间化作一片光的海洋。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已设立材料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智能工程学院等与光明科学城重点学科领域关联的17个学院,进驻师生1.45万名,正在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光明科学城是纳入国家布局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集高校院所、装置设施、产业发展一体规划建设。
立足产业需求,光明科学城一体化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高水平科研院校,构建交叉融合、相互支撑的创新链条。重大设施方面,鹏城云脑III、超算二期工程加快建设,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突破应用、融合发展;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设施加快联调联试,打造全链条、全尺度的生命解析体系;材料基因组装置加快联调联试,自由电子激光、特殊环境材料器件装置加快建设,打造新材料发展创新体系。高校机构方面,深圳理工大学正式设立,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基本建成,深圳医学科学院揭牌运行,深圳湾实验室、光明实验室等一批科研机构加速发展壮大,合力打造科技创新、产业孵化、人才培养重要基地。
为了增强原始创新数智化发展动能,光明科学城在AI4S方面资源齐备,有鹏城云脑III、超算二期等算力,材料基因组等科学数据源,定量合成生物等IT+BT交叉融合计算平台和场景。深圳理工大学、深圳湾实验室、深圳医学科学院、光明实验室等积极推进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的AI4S。产业创新中心等聚焦未来产业的AI+、+AI。光明科学城围绕科学与数智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原始创新新范式。
数年探索,光明科学城呈现出的规划建设体系导向、数智导向、产业导向等鲜明特点,既是深圳市基础研究跨越式、新范式发展的体现,又极大地增强深圳市原始创新能力、促进重点领域交叉融合发展。
光明科学城将持续深化与国内外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央企国企交流合作,一批大院大所加快引进落地。南方科技大学光明高等研究院、兰州大学深圳研究院、中兵智能创新研究院(深圳)等重点项目已签约落地。
积极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光明科学城论坛·2024期间,行业大咖将齐聚交流,共同推动产业、光明科学城高质量发展。
平行论坛将结合深圳“20+8”产业发展所需,围绕科技前沿、产业发展、开放合作三大板块,设置人工智能大模型论坛、光明·新材料产业发展大会暨转化大会、第四届国际脑科学前沿与产业大会暨第五届光明脑科学大会、第五届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大会、“央地国企深圳行”光明站活动等多场活动。并与深圳市全球招商大会联动,举办参访交流活动,助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
以科学赋能产业,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是光明科学城建设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光明科学城聚焦成果转化全链条,全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集聚落地一批大院大所和产业创新中心,大力推动科学设施和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打造一批概念验证中心、检验检测平台、中小试基地和科技孵化器,积极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探索科研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比如,合成生物产业加快集聚发展,首创“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落地全国首个生物制造领域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累计培育孵化引进合成生物初创型企业117家,总估值约360亿元,涌现出赛桥生物、赛陆医疗等一批极具成长性的领军企业,同时也吸引了华熙生物、广新生物等龙头企业落户。
为了保障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需要,光明区规划布局光明中心区科学与科技服务业、凤凰城国际研发及先进制造、光明湖生命科技三大总部经济集聚区,依托公明、凤凰、马田、玉塘四大先进制造业园区打造西南直角产业带,全力推动明湖智谷、新兴湖、光明城站等5个平方公里级集中连片区域开发,推出银星合成生物产业园、卫光生命科学园等一批超100万平方米成果转化空间及超100万平方米产业化空间。
光明区还持续加大科技金融供给,建成了光明科技金融大厦,设立了百亿级科学城母基金,落地合成生物、脑科学、智能传感等总规模75亿元的3只市级产业基金,推出100亿元科技金融专项,在全市率先设立规模2亿元的种子基金,落地7家科技支行,初步建立“引导基金+产业基金+科学城母基金+种子基金+市场化基金”的基金体系,覆盖了“0→1→10→100”全过程创新科技产业发展的融合链条。
协同联动共筑“半小时科研圈”
11月21日,深圳医学科学院(SMART)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科创中心举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中心揭牌仪式,并庆祝深圳医学科学院成立一周年。
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颜宁在揭牌仪式上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中心的建立不仅是深圳医学科学院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大湾区医疗健康产业迈向国际化的新起点。中心将通过联合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共享数据和资源,加速临床试验成果的转化应用,推动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揭牌仪式不仅是深圳医学科学院践行全新机制的重要标志,也预示着粤港澳大湾区在推动国际临床试验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和提升医疗健康水平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正如本次光明科学城论坛的关键词“联动”所揭示的,秉持创新、开放理念,才能将光明科学城建设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级科学城。
从空间布局来看,光明科学城位于香港—深圳—广州创新集群腰部位置,上联广州、松山湖科学城,下联石岩百旺智造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北部都会区。可以说,光明科学城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是科技要素密集、原始创新体系化布局的高地。
光明科学城正深度链接高端创新资源,加快构建协同创新网络。
联动港澳,建成光明科学城香港运营中心,为香港科研院校、企业共享共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同承接重大科技项目提供“重要窗口”;香港理工大学深圳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院等香港高校与光明科学城创新资源不断深化交流合作。
联动河套,推动制定《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光明科学城联动发展工作方案》,谋划打造光明科学城河套创新中心、深圳园区光明分园等平台,推动“一园一城”优惠政策延伸覆盖、重大设施共建共享、机构平台项目联动、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和基础设施联动发展。
联动东莞,推动深莞共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材料基因组设施在中国散裂中子源建设的中高压中子谱仪和高分辨高通量中子粉末衍射谱仪2条实验线站主体已完成搭建;推动科学城间交通互联,光明科学城至松山湖科学城通道(深圳段)已取得立项批复。
以光明科学城为锚点,一个“半小时科研圈”呼之欲出。
协同的脚步越来越密集。光明科学城论坛·2024期间,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及协同运营会议、面向前沿技术的大科学装置开放共享会议两个平行论坛,正是旨在深化交流,探索区域合作机会。
肩负使命,筑梦未来,光明科学城正积极探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光明实践、深圳实践。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推广科技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