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西北有色地矿集团物化探总队公司多举措推进“安全员+岗位工”现场安全团队建设

   2024-12-09 中国有色金属报
25
核心提示: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是企业管控的重点。建设安全员+岗位工现场安全团队,是贯通安全管理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手段,更是在大安全框架下

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是企业管控的重点。建设“安全员+岗位工”现场安全团队,是贯通安全管理“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手段,更是在“大安全”框架下打造产链融合安全人才队伍、以安全促生产、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西北有色地矿集团物化探总队公司结合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安全文化及风险管控体系建设等年度重点工作,立足地勘产业布局与生产作业实际,紧盯重点部位与关键环节,系统谋划、上下联动、持续发力,高效推进“安全员+岗位工”现场安全团队构建,为公司全年生产任务目标顺利实现保驾护航。

选优配强

打造现场安全团队

自获评非煤矿山二级安全标准化企业以来,物化探总队公司在项目组全面推行“安全标准化+标准化定制+6S精益管理”现场安全管理模式,形成满足生产类别需要,覆盖作业全过程的标准管理流程、目视定制图板、规范指导手册、要点事项清单和支撑资料模板,锻造出一批安全意识强、知识储备足、技术能力强、管理水平优的复合型安全人才队伍。

从2023年10月起,物化探总队公司着力构建“安全员+岗位工”现场安全团队。选优配强项目负责人兼任安全员、骨干技术人员担任岗位工,组建了地质、物化探、工程技术中心野外工作场所3支现场安全团队,编制了团队建设实施办法、安全职责“一岗两清单”等制度文件,并组织了专项培训。同时,通过细化梳理不同项、不足项,及时更新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清单、模板资料等,促进了现场安全团队管理高效推进。

引进新技术

保障作业过程安全合规

该公司通过严格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完善管理制度、开展安全教育等,将生产作业全过程分为生产筹备、开工准备、现场作业3个阶段,建立了以安全员为安全线、岗位工为安全点的网格化现场安全团队,采取“色彩+红马甲”方式进行区分。

针对地勘项目点多面广、作业现场存在风险隐患等情况,该公司引进“无人机”“电子围栏”“信息化管理平台”等设备和新技术,组织开展“安全隐患随手拍”“合理化建议征集”等活动,减少接触危险作业环境人员数量、频次,化解因生产作业人员难以集中,培训效果不佳等难题,防控因人员违规作业或外物危险侵入引发的安全风险,切实保障了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持续深入推进。

分层分级

安全管理实现一体协同

以“安全员+岗位工”现场安全团队建设为契机,物化探总队公司坚持源头防范、关口前移、重心下沉,现场安全团队独立负责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所属部门承担管辖范围内监管责任,该公司负责现场安全团队建设业务指导与检查考评。

安全员是现场安全团队核心,在安全管理中,安全员对忽视安全意识的行为应及时纠正,督促岗位人员熟知安全职责,严格落实安全规定,并协助岗位人员开展安全合规作业。依托“班前会”,现场安全团队结合日常“手指口述”与“行为安全观察”情况,开展出工安全确认,确保作业人员掌握作业现场安全风险与安全规范要求,及时纠正不安全状态与行为,从根本上防范、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质效贯通

推进安全管理互促互益

自物化探总队公司“安全员+岗位工”现场安全团队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从公司层面看,通过检查、交流、反馈研判等方式,有效掌握了现场安全团队运行现状与存在问题,有助于持续改进;从现场安全团队层面看,变原有“理所应当”被动式、“度量同制”统一式、现场负责变数式管理为“事无巨细”主动式、“百花齐鸣”特色式、整体团队“五化”式。在管理模式变化与自主权限扩充的同时,该团队成员强化了对安全管理流程、内容、标准的认知,提升了岗位工安全作业意识、安全知识、技能水平及互监互保能力,促进了现场安全团队管理任务目标高质高效全面落实。

下一步,物化探总队公司将持续按照“穿透式”管理要求,深入推进“安全员+岗位工”现场安全团队建设,凝心聚力、多措并举,筑牢安全生产防线,打造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新局面,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支撑。

(蔡林江)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推广科技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