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未来科学城积极发展绿色低碳能源"

   2024-12-18 未来科学城
24
核心提示:原标题:未来科学城积极发展绿色低碳能源 每年减碳近万吨为助力昌平区践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加快能源结构转型升级,未来

原标题:未来科学城积极发展绿色低碳能源 每年减碳近万吨

为助力昌平区践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加快能源结构转型升级,未来科学城正在加速打造绿色低碳的能源供给体系。今年10月底,位于未来科学城能源谷的昌平首个能源站项目——东二旗综合能源利用系统工程顺利开工。近日,未来科学城生命谷、沙河高教园又有两大综合能源工程项目接连取得立项核准批复,分别为生命科学园三期综合能源中心,以及沙河高教园四期1#能源站,建成后未来科学城“两谷一园”绿色、智慧的能源供给将成为标配。

生命科学园三期综合能源中心位于未来科学城生命谷,在目前未来科学城三个综合能源配套项目中规模最大,总供能面积达到46.37万平方米。能源中心独立占地,占地面积约1公顷,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为生命谷区域内(生命科学园三期B、F东地块)集中供应冷热能源。项目计划2025年上半年开工,2026年具备正式供能条件。

该项目根据区域可再生能源禀赋条件,在生命科学园三期打造一个“地热+”的智慧低碳能源系统,利用浅层地热作为基础热源,采用蓄能、电制冷以及燃气锅炉作为补充和调峰,可再生能源供热装机占比达到65%。同时,项目将结合AI技术建设智慧能源管控平台,助力能源高效利用,建成后预计每年将减少碳排放约5980吨。

沙河高教园四期1#综合能源站位于未来科学城沙河高教园中央财经大学北侧,周边高校环绕,紧邻沙河高教园生态绿廊。能源站是未来科学城三个综合能源配套项目中唯一一座非独立占地站点,在梧桐星宸社区住宅用地地下一层,紧密结合梧桐星宸社区等建筑实现供能服务。供能服务范围东至南丰路,西至北沙河中路,南至高教园南二街,北至高教园中街,供能区域内总规划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规划供能面积11.03万平方米。项目计划2025年上半年开工,2025年底具备正式供能条件。

项目综合采用地源热泵系统、空气源热泵系统、锅炉系统技术形式,以地源热泵及空气源热泵作为主要热源,燃气锅炉作为调峰热源,可再生能源供热装机占比达到62.69%,充分利用了可再生资源,能够大量减少工业锅炉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减轻全球温室效应,控制酸雨和雾霾天气频次,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促进人民身体健康。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减少二氧化碳直接排放1461吨。

昌平区东二旗综合能源利用系统工程项目位于昌平区北七家镇东二旗村,项目占地面积约0.16公顷,拟建总建筑面积约3127.66平方米,是区域的可再生能源中心,可集中供应区域的冷热能源,项目建成后将为北京最大山姆会员店、国贤府等周边建筑提供冷热源服务保障,预计每年将减少碳排放约2000吨。

作为昌平区首个综合能源利用系统工程,项目根据区域可再生能源,采用多能耦合形式,以可再生能源承担基础负荷,减少传统化石能源使用,打造绿色低碳、开放共享、智能高效的清洁能源系统。本工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装机占比大于65%,满足《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22 年版)》所规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装机占比要求,项目建成后,将为未来科学城能源谷核心地块提供综合、低碳、智慧的能源服务,切实提高周边居民生活的质量。

发展绿色能源,着眼“双碳”战略,继未来科学城能源谷东二旗综合能源利用系统工程开工后,生命谷、沙河高教园又两个综合能源利用系统项目获立项核准批复,标志着未来科学城在绿色低碳领域接二连三取得新突破。下一步,未来科学城将扎实做好区域综合能源项目规划建设,助力昌平区及未来科学城绿色低碳发展,为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综合能源利用系统项目以可再生能源和电能为主要能源,利用地源热泵、绿电蓄热技术为本项目提供热负荷。相比传统燃煤供热,本系统机组效率更高,在取得同等效益的情况下可显著节约燃料消耗,减少SO2、NOx、CO2的排放量,为提高环境空气质量,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推广科技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