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朴世龙团队与张尧团队揭示动植物物候响应气候变化的不同机制"

   2024-12-18 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
24
核心提示:作为生物响应气候变化的重要证据之一,过去几十年间植物和动物的物候发生了显著变化。有研究表明,营养级内部和不同营养级之间的

作为生物响应气候变化的重要证据之一,过去几十年间植物和动物的物候发生了显著变化。有研究表明,营养级内部和不同营养级之间的物候变化速度可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会扰乱营养级之间的交互关系,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但以往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区域尺度上单一物候期的变化,在全球尺度上,仍然缺乏植物和动物全生命周期物候不同步变化的系统性证据。

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朴世龙团队与张尧团队合作,通过收集整理文献资料并汇总现有物候观测网数据,编制了一个全球动植物地面物候观测数据集,涵盖451,956个植物物候时间序列和43,857个动物物候时间序列,涉及1,629个植物物种/属的248个物候事件,以及949个动物物种/属的432个物候事件。基于该数据集,研究团队估算了1980年以来植物和动物全生命周期物候事件的变化趋势,并进一步揭示了植物和动物物候响应气候变化的不同机制。研究发现,植物的春季和夏季物候期主要表现为提前趋势,相邻物候期的间隔呈现缩短趋势。近30%的春夏季物候期变化可以通过前一物候期的变化来解释。植物物候变化的这种时间依赖性使升温效应在季节中积累并传递,导致较晚的物候期提前幅度大于较早的物候期。相比之下,动物不同物候期的变化趋势未表现出一致的时间依赖性。这种响应机制的差异可能是导致1980年以来动植物物候变化不同步性加剧的重要原因。

该成果突显了物候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动植物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为探索不同营养级之间物候变化的不同步性及预测生态系统稳定性提供了新视角。该研究成果以“Phenological divergence between plants and animals under climate change”为题发表在《自然-生态学与进化》(Nature Ecology&Evolution)。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博士后郎伟光为论文第一作者,朴世龙和张尧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41988101)资助。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及图片,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推广科技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