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科技厅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决策部署,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提出“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和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的重要指示精神,践行“一优两高”战略、统筹“五个示范省”建设、强化“四种经济形态”引领,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助推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以生态联结青海科技工作的现实和未来,为保护好三江源和“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十三五”时期全省生态环保和绿色发展领域科技投入经费达6.6亿元,其中政府资助经费达到2.99亿元,相比“十二五”增长了114.99%,“十三五”全省生态环保和绿色发展领域政府年均资助科技经费相比“十二五”增长了168.74%。围绕支撑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等建设,加强生态治理,促进可持续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研究开发的“黑土滩”治理技术,在三江源地区520万亩的“黑土滩”治理中得到了应用,为40万亩退化草地治理、人工种草等任务提供优质草种。目前在果洛州达日县已建立2.5万亩黑土山流域单元生态修复示范区、玛多县建立三江源国家公园退化高寒草原生态系统近自然修复示范区1万亩,为三江源区大范围开展“黑土山”有效治理提供科技支撑和示范样板。同时,将三江源取得的黑土滩分类治理技术和免耕补播技术在祁连山区进行进一步熟化和示范应用。成功筛选出6种适宜在祁连山高海拔地区种植的多年生牧草,并系统进行了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这些草种已成为当地草地生态建设工程的主推品种。进行的春季休牧对不同类型草地植被恢复效果的试验示范,得到科技部认可。
二是围绕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二期工程“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的需求,与农牧厅共同建设“三江源智慧生态畜牧业平台”,已初步建成具有相关信息采集、分析、诊断、决策和指导等功能的智慧生态畜牧业全流程一体化综合信息系统,并在贵南、河南、泽库县开展试验示范。开展基于无人机遥感的玛多县大型野生食草动物种群数量调查,首次同时考虑了大型野生食草动物以及家畜对玛多县草畜平衡的影响,为保护三江源地区的野生动物,制定草地资源保护和利用方案,维护草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提供了科学依据,方法被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采用。
三是初步构建星-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在(海拔4600m)可可西里首次应用红外传感设备针对藏羚羊夜间行为进行监测,获取藏羚羊夜间交配等行为视频材料;获取2000-2016年可可西里及周边区域植被覆盖指数(NDVI)变化,为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监测、环境保护、区域适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综合决策依据。
四是已初步建立柴达木盆地分布式水文模型,构建了流域空间信息库,对柴达木盆地水文过程进行了初步模拟,集成发展基于水循环的盐湖卤水补充技术、灌区精准灌溉技术并开展示范,绘制柴达木盆地水生态文明路线图,提出柴达木盆地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综合利用模式,为柴达木盆地经济、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五是筛选出适宜高寒矿区渣山不覆土种植多年生牧草6种,越冬率达70%;确定了“重施肥(化肥和有机肥)+大播量+牧草混播+无纺布覆盖”混播植被重建模式。实施矿区绿化,建立“坝内筑坝”、“多点小流量,干滩护坝”的尾矿库运行和管理模式,实现生产用水的“零污染,零排放”,为绿色矿山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六是开展湟水流域水-气-土一体化环境管理体系及污染控制关键技术集成,明确湟水流域水、土、气污染清单,提出综合管控方案,强化科技手段在线监管监控的应用,并建立高效管控示范基地,实现湟水流域环境管理的精细化、系统化、信息化、高效化。
七是因地制宜推广适于青海农村牧区农业生产生活用能、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及污染物处理等相关适用技术和装备,有效促进废弃物资源的清洁化回收和规模化利用。将太阳能采暖技术和被动式低能耗建筑集成技术结合,构建太阳能新风+热水+采暖符合系统。每个采暖期节约标煤189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491吨,为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在高寒地区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首次在三江源核心区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江千乡建成一座建设面积400平方米,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1.22吨生活垃圾低温热解处理示范站,为青藏高原高海拔农牧区生活垃圾处理大面积推广做出了有益探索和得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八是开展盐湖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攻关,构建盐湖化工产业区大宗废弃物循环利用综合性解决方案并开展综合示范。扩大青海盐湖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大幅提高盐湖资源利用效率,推动青海生态文明建设。
九是筛选出适宜于高寒地区的有机肥复合液体发发酵菌剂3种,建立发酵菌剂(功能菌剂)产品中试生产线1条,年生产能力达到500吨。改进堆肥发酵工艺,提高产品品质及生产效率。研发适用于牧草、油菜、青稞的专用配方肥3个,建立菌剂中试生产线1条,年生产能力500吨,有机肥生产线3条,年生产能力7万吨。在贵南县和同德县建立示范基地4个,示范面积为1.5万亩,辐射推广面积达8.55万亩。为促进该地区生态保护建设工程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十是生态环保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省政府已分别与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合作成立“中科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和“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加强“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充分发挥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作用,开展草原、森林、荒漠、湿地与河湖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支撑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
下一步,青海省科技厅将围绕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重点在典型脆弱区生态保护与修复、解决关系民生的水气土等环境保护问题、节能减排与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绿色勘探开发、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科技创新领域,加强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的系统部署,形成面向重点区域整体技术解决方案,构建先进实用、自主可控、适合生态环保与绿色发展领域科技创新技术体系,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和环保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