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拥有36年工龄的“航二代”如何工作?

   2021-01-21 光明网
70
核心提示:  “航二代”,55岁,36年工龄,这是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03所产品负责人杨科的“标签”。  同事们喜欢喊

“航二代”,55岁,36年工龄,这是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03所产品负责人杨科的“标签”。

同事们喜欢喊杨科“老杨”。不只是因为杨科比自己年长,他丰富的工作经验更让大家佩服。

最近,203所成功研发了一款新型超稳晶振产品,它的性能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可以配套应用于卫星系统。杨科就是这款产品的研发负责人。

这当然不是全部。36年来,杨科和同事们研制的产品用在了北斗卫星、风云气象卫星、神舟飞船、嫦娥探测器上,是所里的“大拿”。去年,杨科还获得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突出贡献者”荣誉称号。

回顾这36年的奋斗史,杨科总结出一句话——做工作中的有心人。

拥有36年工龄的“航二代”如何工作?

  传承父辈的精神

“我是‘航二代’,父亲是二院最早的一批高级技师,我从小就耳濡目染了父亲的工作热情。”杨科说。

杨科从小就在二院大院里长大,在他的记忆中,父亲加班出差是常态。有一次紧急任务,父亲被派往基地工作,一走就是半年多。去哪里了?做什么了?杨科都不知道。他只记得父亲当时留了一张纸条,上边大概写着“这次任务完成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我时刻准备把生命交给党”的字眼。

父亲的这句话对幼时的杨科来说颇为震撼,这也让他意识到为航天事业奋斗是一件光荣、伟大的

事。从那时起,他就暗暗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要成为像父亲一样的人。后来,父亲的接力棒传到了杨科的手里,杨科拿着接力棒越跑越远……

“每每想起父辈们那种不服输、勇往直前的精神,我就热血沸腾。”工作的36年里,杨科遭受过大大小小无数的困难,每当想要放弃时,父亲小纸条上的文字就在他的脑海中闪回,告诉他绝不能退缩。

例如最近研制成功的产品,时间紧、任务重,对杨科及同事们来说压力顶天。可光发愁没用,必须行动起来。他带领团队,经过几个月的刻苦攻关,成功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实现了关键指标的突破,满足了技术上的特殊需求,将203所晶振产品的研制技术水平带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每次急难险重的任务来了,老杨从未退缩,总是想方设法、保质保量地将工作做好,是我们的榜样。”杨科的领导表示。

拥有36年工龄的“航二代”如何工作?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八个字也是我的人生箴言。”杨科告诉记者,日常工作中,他将这八个字的内涵贯穿在产品研制始终。

晶体是电子元器件的心脏,如何让晶体更好发挥作用,是杨科工作的重点。所以,晶振研发需要经过反复调试,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在一次产品调试过程中,相关指标已经非常接近目标要求,但为了达到更高指标,杨科仍然反复进行试验。5小时一次的测试,他又进行了数十轮,终于找到了制约进一步指标提高的关键问题所在。“要耐得住寂寞,心浮气躁的人是干不好的。”杨科说。

同事眼中的杨科每天就像被“焊”在了工位上——分析、改进、调试、装配、测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就这样一“坐”就是36年。

由于长时间伏案工作,杨科有了腰椎盘突出的问题,疼的时候腰都直不起来。但任务来临的时候,他就顾不上这么多了。干一会儿,站起来舒展一下身体,然后继续坐下来接着工作。

同事都劝杨科赶紧去看看,他却说:“等这事儿完成了再说,任务着急呢!”

“干的时间长了,感觉到工作已经不是我个人的事情。一颗小小的晶振,关系到设备、分系统甚至整个系统是否能够可靠工作。”杨科语重心长地说。

岁末年初,对多数人来说正是放松时刻,可杨科闲不下来。这不,他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研发工作。(刘岩、吴巍)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