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推进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建设 提供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

   2021-01-20 浙江省科技厅
37
核心提示:  2020年以来,浙江省科技厅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系列重要指示,认真落实《长江三
  2020年以来,浙江省科技厅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系列重要指示,认真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长三角三省一市主要领导座谈会精神,按照浙江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聚焦建设全球创新策源地、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主动发挥科技专题协作组轮值作用,加强区域协同联动,优势互补,不断推动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加快推进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建设,努力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主要做法有:
  (一)全力支持示范区建设,“嘉善样本”成效显著。完善制度规划体系,研究出台《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嘉善县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优先支持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2020年嘉善各类创新主体新立省级重点研发计划和基础公益项目9项,省财政补助2420万元。支持嘉善县建设科创专项基金,成立5亿元的嘉兴华睿盛银科创基金。协调争取中央引导资金200万元支持祥符荡科创中心建设,围绕嘉善产业发展需求和未来布局,引聚了一批高能级创新载体和高端人才。推行外国人才业务“一窗通办”。2020年8月份,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审批权限下放到嘉善县,加强工作指导和人员培训,完善工作机制,规范档案登记,保证审批质量。建立外国高端人才工作许可互认和服务制度,20余名A类外国高端人才完成互认。大力支持创建高端平台载体,积极推动在祥符荡科创绿谷设立秀洲国家级高新区分园,支持嘉善县第二人民医院成为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网络成员单位。嘉善国际创新中心(欧洲)中心入选省级海外创新孵化中心创建名单。
  (二)深化合作机制,积极构建一体化创新生态圈。加快健全协同发展体系。在科技部牵头下,联合编制《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等政策性文件,加快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筹建,强化长三角科创共同体的顶层设计。整合资源开展科研攻关。合力争取国家重大科研任务落户长三角,2020年以来,由浙江省企业牵头两省一市科研主体参与,联合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26项,获国家科研财政资金3.9亿元。优先支持长三角内的优势企业、研究机构联合开展协同攻关,2020年省重点研发计划支持联合攻关项目30个,安排省级财政科研资金1.1亿元,带动社会科研投入3.5亿元。
  (三)强化创新合作成效明显。之江实验室成功纳入国家实验室建设行列,领衔智能计算研究院。鼓励支持各地共建创新飞地等开放型联合科创合作基地,正会同有关省级部门加快制定《关于进一步支持山海协作“飞地”高质量建设与发展的实施意见》。截止到目前,全省各地共建各类飞地111家,“科创飞地”正成为弥补人才难招、难留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四)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在长三角主要领导湖州座谈会期间,牵头举办2020长三角一体化(网上)创新成果展系列活动,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109家企业参与竞价角逐,最终60个科技成果全部成交,总成交价1.34亿元,增值率达39.57%。指导举办了长三角农业科技成果供需“云发布”暨院企成果转化交流会,浙、苏、沪、皖、鄂四省一市农业科技领域企业及技术专家参加,64项最新农业科技成果通过“云发布”推广,40余项农业企业技术需求得到了解决。以优化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构建常态化开放式创新生态圈为着力点,联合举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系列专题挑战赛,不断扩大区域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品牌影响力。2020年三省一市技术市场相互间合同累计输出9000余项,合同金额超过300亿元。
  (五)积极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研究起草了《关于加强长三角地区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协同联动的方案》,探索建立长三角地区科技伦理协作委员会和科研诚信信息共享协作与联合惩戒机制。在示范区内推行外国人才业务“一窗通办”,实现“单一窗口”外国人来华工作类业务全类别覆盖,将联审时间从30天缩减至7天。三省一市科技部门联合举办浦江创新论坛、全球技术转移大会、中国江苏国际产学研合作论坛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等科技交流活动,着力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合作活动品牌。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