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湖北省科技厅公布第二批创新型县市名单

   2021-01-26 湖北省科技厅
38
核心提示:  近日,湖北省科技厅正式公布枣阳市、黄州区、东宝区、咸安区、天门市、夷陵区、云梦县、石首市、汉川市
  近日,湖北省科技厅正式公布枣阳市、黄州区、东宝区、咸安区、天门市、夷陵区、云梦县、石首市、汉川市、房县、江陵县、丹江口市、保康县为第二批湖北省创新型县(市、区)建设单位。至此,湖北省共有在建国家创新型县(市)3家、省级创新型县(市、区)27家,形成了国家和省级同创、在建在育共存,示范先行、梯次培育、有序推进的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格局。
  一是政策引领,高位推进。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科技部《创新型县(市)建设工作指引》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专门编制《湖北省创新型县(市、区)建设工作指引》,明确了六个方面重点任务,规范了申报条件和创建流程,加强了对创新型县(市、区)建设的引导,积极鼓励县(市、区)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的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路径。
  二是系统谋划,整体布局。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县市主动申报、市州积极推荐、省厅审核把关的同时,注重省市县三级联动,做到谋划在先,系统布局,整体推进,共建共育。启动第二批省级创新型县(市、区)创建,组织实施“市县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行动”,重点加强了大冶市、宜都市、仙桃市等10个县(市、区)创建指导工作,将枝江市、赤壁市、谷城县等6个创新驱动发展标杆县市列为国家创新型县(市)重点培育对象,有效形成了国家级在建3家、在育6家,省级在建27家、在育17家的良好格局。
  三是重点指导,优先支持。在《创新湖北》开辟专栏,先后刊发8个县(市、区)创新案例,积极提供指导和借鉴。先后组织科技创新服务枝江行、大冶行、仙桃行活动,积极搭建科技资源下沉服务载体,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在创新型县(市、区)落地,共签订合作协议37个,对接成果31项,引入科技金融57000多万元。坚持政策倾斜,优先在创新型县(市、区)布局科技创新资源,仅2020年就支持创新型县(市、区)建设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家、乡村振兴科创基地17家、产业技术研究院7家、企校联合创新中心69家、星创天地13家,支持重点研发等计划项目62个,经费4569万元。将3个国家创新型县(市)整体纳入科技部“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全员参与“百城百园”先进技术成果推广应用行动。
  四是强化宣传,营造氛围。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和微博、微信等媒体,深入宣传大冶市“通过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培育科技创新主体、激活科技创新平台、引育科技创新人才支撑引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赤壁市“开动火车头,领跑科创新征程;打出组合拳,舞出科创新平台;引进智囊团,营造科创新亮点;打造助推器,激发科创新动能”、枝江市“提升创新首位度,构建全面创新大格局;用好科技金钥匙,打造动能转换新引擎;引入创新智力源,构建产业科创新高地;当好服务企管家,优化创新创业软环境”等典型案例、创新举措,努力营造了省市县三级联动共建共育创新型县(市、区)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湖北省科技厅将继续深入实施“市县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行动”,相关县(市、区)紧紧围绕创新体制机制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抓好政策落地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加快产业创新促进三产融合发展、集聚创新资源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合作等重点任务,通过加强系统谋划、经费投入、项目支持、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等重大举措,持续赋能创新型县(市、区)建设,积极探索各具特色、差异化的创新驱动发展路径,进一步支撑引领湖北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