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立研究开发法人水产研究教育机构在大量培育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 )贝苗方面取得成功,今年开始在大分县等海湾进行养殖开发。日本从1960年代即开始在各地进行栉江珧贝苗的生产,但是由于贝苗在水中分泌粘液,从而附着于气泡,浮至水面,无法吃到池里的水藻而不能存活。
1997年以来,日本有明海沿岸的大分县等四县的栉江珧采获量急剧减少,由1978年的2.9万吨降至2005年的200吨。尽管改善了海底环境,但成效不明显,该海域至今已连续5年休渔了。
为了提高濑户内海区幼贝存活率,该研究机构从2011年起对育贝槽进行改良。利用水淋装置使随着气泡浮上水面的贝苗沉回水中,再通过桨叶等搅动,使贝苗在水中不停地漂游而且不相互粘连。通过这些设计,使幼贝存活率提高了500倍,达到5%,超过了商业化规模的要求。
栉江珧由贝苗到幼贝需要约一个月时间,再养1年半后可采获出售。一旦实现全程养殖,就能像牡蛎一样,将幼贝从筏子上吊到海水中进行养殖,从而大幅减轻采贝时的劳动强度。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