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陈景院士:一生攀越科学险峰

   2019-02-20 光明日报
57
核心提示:  陈景院士在整理资料 张勇摄/光明图片 【新春访名家】 走在云南昆明的街上,身材瘦小、衣着朴素的云南大

  陈景院士在整理资料 张勇摄/光明图片

【新春访名家】

走在云南昆明的街上,身材瘦小、衣着朴素的云南大学教授陈景,就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回到实验室,陈景就是一生为国为民、不断攀越科学险峰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已经84岁的陈景始终奔跑在科研战场,攻坚克难,为国分忧,为民造福。

春节前夕,带着新春祝福,记者来到陈景家中。老人笑容慈祥,讲述往事,话语平和,而记者听着,却是惊心动魄、荡气回肠。拯救阳宗海就是其中之一。

2008年6月,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的阳宗海突然遭受毁灭性的砷污染,水质从Ⅱ类水下降到劣Ⅴ类水,丧失饮用、灌溉功能,湖泊濒临死亡。云南省向全球进行阳宗海水体减污除砷项目公开招标,从国内外49家应标单位中评出5家。当时有人认为,阳宗海面积31平方公里、蓄水量6亿立方米,治理砷污染至少需要3至5年,经费为40亿元至70亿元。因无可行方案,应标单位纷纷退出,阳宗海治理陷入困境。

危难时刻,陈景挺身而出,率领研究生仅用3个多月时间就发明了除砷效率高、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生态安全的沉淀吸附法。2009年,在阳宗海使用该技术后,全湖砷浓度大幅度下降,两年治理成功,湖水恢复到Ⅱ至Ⅲ类水质,而实际费用仅2900万元。经过6年观察,阳宗海水质一直稳定,除砷新技术和工程应用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8年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在陈景身旁,堆着成沓的论文资料,资料上有许多批注和红线。“这些都是水污染治理的资料,已看了200多篇,近10年我主要研究水污染治理,从冶金领域转到环保领域,就像以前我从化学领域转到冶金领域。”

陈景研究方向的每次改变,大都是为了完成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20世纪70年代末,甘肃金昌是我国最大的铂族金属生产基地,陈景所在的昆明贵金属研究所承担了国家重点攻关项目——从二次铜镍合金提取贵金属新工艺,陈景是精炼工段的技术带头人。1980年年底出现了严重的技术难题,重担压在陈景身上。他放弃回云南过春节的机会,冒着严寒,经过20天的日夜奋战,终于攻克难关打通了工艺流程。

最终,该工艺项目于1983年获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科技成果一等奖,陈景排名第一。此后他被授予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85年该项目又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已是耄耋之年,陈景仍在竭力齐家报国,每天在家照顾重病卧床10年的老伴,坚持阅读大量科研资料,每周还坚持去云南大学实验室指导团队的研究实验。陈景对当前科研体制有许多思考,他说:“对基础性研究人才要给予更宽松的工作环境,要让他们安下心、钻进去、乐在其中,才能在基础性研究领域有突破。对于应用科学研究,要以最终产业化结果来检验研究成果。”

(本报记者 张勇)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