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马杰代表:武汉卫星产业园将实现百颗卫星年产能力

   2021-03-08 光明网
40
核心提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党委书记马杰在两会期间表示,武汉卫星产业园初步具备试运行条件,正式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党委书记马杰在两会期间表示,武汉卫星产业园初步具备试运行条件,正式运行后将实现年产百颗卫星的能力。

2020年,我国将卫星互联网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纳入“新基建”范畴。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卫星互联网已成为当今航天大国博弈的战略制高点。中国航天科工二院积极参与卫星互联网建设,以卫星互联网关键技术攻关与改变传统卫星制造模式,推动形成卫星快速设计制造一体化能力服务国家卫星互联网“新基建”的建设需求。

2019年4月,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卫星产业园正式开工。产业园规划用地426亩,主要建设多功能产业生态中心、航天器智能制造中心等6栋主体建筑和以“柔性智能化、数字孪生、云制造”为主要特征的卫星智能生产线,投资总规模13.37亿元。

截至2020年12月,卫星产业园6个单体建筑已具备竣工验收条件,卫星智能生产线突破了适应多品种变批量需求的可重构技术等11项关键技术,完成以卫星智能装配系统为代表的18个分系统103台(套)工艺设备的部署与调试,初步具备试运行条件。

“二院将着力打造以‘聚合、开放、共享、创新、普惠’特征的卫星产业生态圈。”马杰介绍,“聚合”旨在依托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 以卫星产业园为中心,吸引卫星产业配套上下游企业产业生态聚集,构建新型空间产业生态体系;“开放”旨在依托卫星智能生产线的技术积累和经验,创新性地将实际生产与科普活动相结合,打造航天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技教育中心,从而向更多人弘扬航天文化,传播航天精神;“共享”旨在依托卫星智能生产线, 面向全行业提供自动化总装、集成、测试、试验服务;“创新”旨在围绕国家卫星互联网新基建建设需求, 构建基于数字孪生、柔性智能、云制造的新型研制生产模式;“普惠”则旨在卫星产业园正式运营后, 加速航天文化知识的推广、产业链上下游的创新、产业聚集效应的形成。

马杰表示,随着国内外卫星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二院瞄准系统更加复杂、技术更加先进的星间组网体制卫星互联网关键技术攻关,从互联网卫星总体技术、多波束相控阵天线技术等关键技术开展技术攻关与产品研制,已取得初步成果。(光明网记者宋雅娟)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