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依赖的是从田间到餐桌的粮食全产业链,其中既包括基于要素投入、实现粮食稳产高产的‘有形粮田’,也包括基于技术进步、实现增产保质减损的‘无形粮田’,建议坚持节粮减损科技自主创新,提升无形粮田质量。”3月9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财经大学校长程永波提出如上建议。
有数据测算,我国每年在储藏、流通和加工环节的粮食损失浪费高达700亿斤,若将餐桌上的浪费算在内,则更加触目惊心,仅城市餐饮行业每年浪费的粮食就超过300亿斤。
“我国粮食科技在重大应用技术创新方面还无法满足节粮减损的迫切需求,这既有科学理论支撑不够的影响,也有高层次人才培养无法适应节粮减损要求的制约。”程永波建议,进一步实施“科技兴粮”战略,在国家科技专项特别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将粮食科技作为重点科技领域加以支持,积极推动粮食产后高效节粮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研发,形成科技储备;同时,进一步实施“人才兴粮”战略,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奖励相结合的粮食科技人才奖励体系,促进人才储备。
粮食产业链贯通粮食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打造无形粮田需要通过粮食产业链一体化技术,在全产业链构筑“无形粮田”。
程永波建议,设立“国家粮食产后减损调查评估中心”,完善粮食产后损失浪费调查评估技术和方法,在全国范围内设立粮食产后损失固定观察点,动态监测粮食全产业链节粮减损情况,识别粮食产后损失关键点;同时,设立“节粮减损”专项资金,引导基于节粮减损目标的良种培育、耕地保护、耕作机械、粮食储藏、粮食物流、粮食适度加工、粮食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和设施的研发和推广,构建集粮食科技研发、应用与推广、技术升级、技术储备于一体的粮食全产业链技术体系。(记者金凤)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